尸魈的枯骨在身后化为沉寂,《寂霄剑诀》初试锋芒带来的振奋,稍稍驱散了萦绕在刘来心头的阴霾。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服下丹药稍作调息后,便带着月薇,以更快的速度向着迷宫深处那“死寂”感传来的方向行进。
通道愈发曲折向下,空气中的魔气污染明显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古老、更加深沉、仿佛能冻结时空的寒意。墙壁上的幽蓝冰层逐渐被一种更加剔透、内部仿佛有星光流转的“玄冰”所取代。连脚下黑色的石质地面,都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
这里,似乎是一片连魔主的力量都难以轻易侵蚀的“净土”。
然而,这种“静”并非祥和,而是带着一种万古长存的孤寂与……一种令人心悸的、仿佛直面宇宙终极虚无的压迫感。
刘来体内的“归寂道种”在这种环境下异常活跃,自发地微微震颤,与周遭的“静”产生着玄妙的共鸣。他感觉自己对《寂霄剑诀》的感悟似乎又深刻了一丝,那“万籁寂”的剑意雏形,在这极致寂静的环境中,变得愈发清晰。
终于,在穿过一条尤为狭窄、两侧玄冰壁如同镜面般光滑的通道后,眼前豁然开朗。
他们来到了一个……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地方。
这并非一个常规的洞窟或大厅,而是一个巨大的、完全由那种蕴含星光的玄冰构成的天然晶洞。穹顶高悬,垂落着无数如同利剑倒悬的玄冰晶簇,散发着柔和而冰冷的星辉,将整个空间照亮。地面平坦如镜,倒映着穹顶的星光,仿佛置身于一片被冻结的星空之下。
而在晶洞的最中央,没有祭坛,没有雕像,只有一个……“眼”。
那是一个直径约三丈的、完全由最纯粹的“空无”构成的球形区域。它静静地悬浮在离地尺许的空中,内部没有任何物质,没有光线,没有能量波动,甚至没有“空间”的概念,只有一种吞噬一切、终结一切的终极“寂静”。连晶洞内弥漫的星辉,在靠近它一定范围时,都会无声无息地湮灭、消失,仿佛被其彻底吞噬。
归墟之眼!
刘来脑海中再次浮现出这个名词,与之前在祭坛裂缝下惊鸿一瞥的感受同源,却更加直观,更加纯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丝“归墟”本源的显化!
它并非魔主那样的混乱与疯狂,而是一种绝对的、漠然的、代表着宇宙终极规则的“寂灭”。万物终将归于此处,是终点,亦是……某种意义上的“原点”。
刘来手中的断钥,在此刻再次传来了清晰的悸动!不再是之前那种混乱的共鸣,而是指向那“归墟之眼”,带着一种近乎孺慕与渴望的颤抖。这断钥,果然与“归墟”有着极深的联系!
月薇看着那仿佛能吞噬灵魂的“空无”之眼,只觉得神魂都要被吸摄进去,脸色煞白,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紧紧抓住了刘来的衣袖。
刘来也是心神剧震,但他体内的“归寂道种”却在此刻异常活跃,甚至传递出一种……“舒适”与“亲近”的感觉?仿佛游子归家,找到了力量的源头。
他强压下心中的惊骇,目光扫视四周。在“归墟之眼”周围的玄冰地面上,刻画着无数细密到极致的银色符文。这些符文并非固定不动,而是如同活物般,围绕着“归墟之眼”缓缓流转,构成一个极其复杂、散发着微弱封印波动的庞大阵法。
而在这阵法的几个关键节点上,赫然插着几件物品!
一柄断裂的、锈迹斑斑的古朴长剑;半截焦黑的、散发着微弱雷纹的木杖;一颗失去了所有光泽、布满裂纹的宝珠;以及……一枚与刘来手中断钥材质、颜色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形态略有差异的——另一枚断钥!
它们如同定海神针般,镇守在阵法节点上,其上的气息虽然微弱,却与那流转的银色符文紧密相连,共同维系着对中央“归墟之眼”的封印。
刘来的目光死死盯在那枚断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