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案六组之李阳 > 第17章 疑云密布:技术穿透的伪装与线索

第17章 疑云密布:技术穿透的伪装与线索(1 / 2)

街角面馆的辣椒油香气混着雨水的潮气,安欣搅动着碗里的面条,筷子在汤面划出的涟漪里,倒映出高启强略显僵硬的笑。李阳的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聚焦在高启强的袖口,那里沾着一丝深棕色的纤维,与陈书婷羊毛大衣的成分完全一致——这与他“最近没见过陈家的人”的说法形成矛盾。系统捕捉到一个细节:当安欣提到“高启盛是化工系学生”时,高启强握筷子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这个动作与他在鱼塘边掩盖痕迹时的反应高度相似。

面馆的监控画面被超动态视力技术放大,高启盛在街角的身影一闪而过,他手里的黑色塑料袋鼓鼓囊囊,经系统测算体积,与安欣丢失的警枪枪套大小吻合。追踪之瞳系统沿着他的行踪轨迹,发现他在面馆后巷停留了7分钟,地面的水渍里留下半个鞋印,纹路与唐小龙的马丁靴一致,证明两人近期有过接触。

dNA锁定与警枪迷踪:技术编织的证据链

警局的物证室里,唐小龙的dNA样本与歹徒遗留的毛发在检测仪器上形成匹配曲线。李阳的技术证物扫描系统放大样本的基因序列,发现其中一段特殊标记与鱼塘边烟蒂上的dNA完全一致,这成为他参与徐雷案的铁证。系统还在唐小龙的手机通话记录里,发现一个加密号码,经黑客技术破解,实际使用者是高启强,两人的通话频率在徐雷死后骤增,最高时一天达13次。

安欣的警枪丢失案有了新进展。系统追踪到警枪的最后信号位置,在城郊的废品回收站,那里的监控显示,一个戴口罩的男子曾变卖过一个金属物件,外形与枪套吻合。废品站老板的描述经超高模拟画像技术还原,那人的身高、体型与高启盛完全一致,且说话时带着轻微的结巴——这是高启盛紧张时的典型特征。

“枪套上的皮革纤维有化工厂的特殊成分。”季洁指着屏幕上的检测报告,这种成分只在高启盛就读的化工系实验室使用。系统还发现,高启盛的校园卡记录显示,警枪丢失当天,他曾在实验室停留至深夜,监控画面里,他的储物柜有过异常开合,时间戳与枪套出现在废品站的时间完全吻合。

案件逻辑的技术重构:两桩命案的隐秘关联

安欣在办公室的白板上梳理线索时,李阳的系统自动生成了关联图谱。徐雷触电案的电路板与黄翠翠尸体上的芯片型号一致,均来自疯驴子的走私渠道;而黄翠翠的通话记录显示,她死前最后一个电话打给了白江波的司机,通话内容经技术修复,只有一句:“徐雷在鱼塘藏了东西”。

系统将两案的时间线叠加,发现关键节点高度重合:黄翠翠被杀当天,徐雷正在鱼塘“藏东西”;而徐雷死后第二天,白江波的司机就失踪了。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在黄翠翠的指甲缝里,发现微量的鱼塘淤泥,与徐雷案发现场的泥土成分一致,证明她曾到过现场,这让两案形成闭环——黄翠翠因发现徐雷的秘密被灭口,而徐雷的死,很可能与他藏的“东西”有关。

安欣在白板上圈出“白江波司机”时,系统突然弹出预警:该司机的银行账户在失踪前收到一笔巨款,汇款人是泰叔的秘书,这暗示着有人在刻意保护他,或者说,保护他知道的秘密。

陈书婷家的等待:技术捕捉的权力暗号

陈书婷家的防盗门虚掩着,曹闯和李响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目光有意无意地瞟向墙上的挂钟。李阳的系统捕捉到曹闯的异常举动:他趁陈书婷倒水时,偷偷用手机拍下了书架上的相册,其中一页有白江波与龚开疆的合影,这个动作被茶几反光的玻璃记录下来。

高启盛上门补习时,陈书婷递给他的纸条被系统放大,泰叔的电话号码旁有一行小字:“司机在红螺寺后山”。超高模拟画像技术还原了高启盛的微表情:接过纸条时,他的瞳孔在0.3秒内扩张,随后迅速恢复平静,这个细节证明他早已知道纸条内容,所谓“补习”只是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