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别来无恙啊。”周志斌拍了拍他的肩膀,“刚出来就敢重操旧业,还玩上高科技了?”
张强吓得一哆嗦,想关掉电脑,被王勇按住手腕:“别删了,你生成的这些假合同,我们都备份了。”
审讯室里,张强看着李阳电脑上的画像,一脸难以置信:“你们怎么知道是我?我没露过脸啊!”
李阳调出AI合同的解析报告:“你的技术还是太嫩了。AI生成的合同看着像回事,但逃不过细节检测。比如这份‘采购合同’,你把‘违约金’写成了‘违金约’,AI自动纠错没改过来,正规企业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张强低下头,交代了作案经过——他出狱后在网上认识了一个“黑客”,对方卖给了他AI合同生成工具和企业信息,教他怎么冒充采购方行骗,两人按四六分成。“我以为用AI生成的合同查不出来……”
“你以为的太多了。”李阳打开刚开发的“AI合同鉴别插件”,对着他生成的假合同一扫,屏幕上瞬间跳出27处疑点,“这个插件明天就会推送给全市的中小企业,以后再想靠假合同骗钱,难了。”
第二天,李阳跟着季洁去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大厅里挤满了企业负责人,都在等着安装那个“鉴别插件”。一家服装厂的老板拿着手机,展示收到的“订单合同”:“李警官,你帮我看看这个,对方说要订一万件衣服,让先交两万块定金。”
李阳用插件一扫,立刻跳出警告:“发件邮箱后缀为个人邮箱(正规企业多用企业邮箱)”“公章编号与工商注册信息不符”“条款中‘交货地点’模糊,未具体到街道门牌”。“假的。”他肯定地说,“这是典型的AI生成合同,目的就是骗定金。”
老板吓出一身冷汗:“多亏了这个插件,不然我这小厂子就要被坑惨了!”
离开服务中心时,李阳的手机收到插件后台的反馈——上线三小时,已检测合同1200份,标记可疑合同73份,阻止了11笔保证金转账,涉及金额48万元。
“看来效果不错。”季洁笑着说,“以后企业签合同前,先用你的插件扫一遍,心里就有底了。”
李阳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突然想起张强说的那个“黑客”。他打开电脑,启动“黑客超高技术”模块,开始逆向追踪那个出售AI工具的暗网Id。“这笔账还没算完。”他眼神锐利,“既然敢教别人用技术行骗,就得尝尝被技术反杀的滋味。”
电脑屏幕上,一行行代码如潮水般涌出,“追踪之瞳”锁定了那个Id的最新登录地址——境外某服务器。李阳的指尖在回车键上悬停片刻,轻轻按下:“游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