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黑镜破网(1 / 2)

凌晨三点,李阳的电脑屏幕依旧亮得刺眼。屏幕上,无数条绿色的代码如瀑布般流淌,时而停顿,时而急速跳动,映在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仿佛一片微型的星河。

“还剩最后三个节点。”他喃喃自语,指尖在键盘上敲击的速度快得几乎出现残影。桌上的咖啡已经凉透,空了的速溶咖啡袋堆成了小山,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电子元件混合的特殊气味。

三天前,在拦截那波大规模诈骗时,李阳就发现这些诈骗案背后似乎有一条隐秘的链条。不同类型的诈骗话术、转账账户、Ip地址,看似杂乱无章,却在数据底层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就像不同的树枝,最终都扎根在同一片土壤里。

“启动‘黑镜’程序。”李阳对着电脑内置语音系统下达指令,屏幕上立刻弹出一个黑色的镜面图标,图标中央闪过一道银色的裂痕。这是他花了半年时间编写的终极追踪程序,能绕过常规防火墙,直接侵入目标设备的底层系统,提取所有被删除、加密的信息。

第一个目标,是那个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中,给受害人发送“通缉令”的手机号。李阳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代码如潮水般涌向目标服务器。对方的防火墙确实厉害,几次试图反追踪,都被“黑镜”程序巧妙避开。

“想跑?”李阳冷笑一声,调出预设的“蜂巢”脚本。无数个虚拟Ip瞬间生成,像一群蜜蜂般涌向对方的防御系统,死死缠住对方的反制程序。趁着对方注意力被分散的瞬间,“黑镜”找到了防火墙的一个微小漏洞——那是一个被忽略的旧版本协议接口。

“进去了。”李阳的眼睛亮了起来。屏幕上开始滚动显示提取到的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草稿、加密相册、甚至还有被刻意删除的转账记录备份。其中一个加密文件夹引起了他的注意,破解后,里面竟是一份详细的“诈骗话术手册”,从开场白到应对质疑的话术,甚至连如何调动受害人情绪的语气停顿,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更重要的是,文件夹里还有一份“分润表”,详细记录了每个诈骗窝点的分成比例、负责人代号和对接账户。国内的窝点分布在七个省份,从沿海的城中村到内陆的乡镇,甚至还有两个隐藏在正规的商务写字楼里;而国外的窝点,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的几个国家,通过虚拟货币和地下钱庄进行资金流转。

“有意思。”李阳看着分润表上那个反复出现的总负责人代号——“先生”,“看来不止一个小打小闹的团伙。”

他立刻将国内窝点的地址和负责人信息整理出来,通过加密信道发给郑一民:“郑队,国内七个窝点的具体位置和骨干名单,已发您邮箱。建议立刻布控,他们的作息很规律,每天早上九点交接班,现在动手最合适。”

“收到!马上安排!”郑一民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处理完国内的线索,李阳将目光投向国外的窝点。这些窝点的服务器藏得更深,大多架设在法律监管宽松的地区,并且频繁更换Ip,追踪难度极大。

“启动‘回声’追踪。”李阳再次下达指令。屏幕上出现无数个声波状的波纹,这是通过分析目标设备发出的微弱电磁信号来逆向定位的技术,哪怕对方用了虚拟专用网络,也能捕捉到物理位置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