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入炼气三层,如同在无边的黑夜里,终于望见了远方第一缕模糊的曙光。虽微弱,却真切地照亮了前路,让行者知方向未错,步履愈坚。
林轩的感受便是如此。丹田内灵力充盈了些许,流转间少了许多以往的滞涩,多了一丝圆融自如。五感变得更加敏锐,冬日寒风刮过屋檐的尖啸,雪粒扑打窗纸的细碎声响,甚至远处其他杂役弟子木屋里隐约的鼾声,都清晰可辨。整个世界,在他感知中变得愈发鲜活、层次分明。
但他并未沉溺于这微不足道的突破带来的喜悦。境界提升,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他的根本,依旧在于脚下这亩灵田,在于那“种田修仙”的道。
风雪渐歇,晨光熹微。林轩推开木门,一股凛冽的寒气扑面而来,却让他精神一振。天地间银装素裹,他那亩灵田也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如同铺着一床松软的棉被。
他走到田边,并未立刻清扫积雪。积雪能保温保湿,对土壤和越冬的植物根系有一定保护作用,过早清除反而不好。他像往常一样,蹲下身,伸出手,按在冰冷的雪地上。
这一次“问土”,感受与往日截然不同。
炼气三层的灵识,虽依旧微弱,但已能如同触须般,更清晰地探入积雪之下,感知冻土的状态。他能“听”到土壤在严寒中缓慢呼吸,能“感觉”到深处那些灵植根系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那几株地脉草,它们的生机非但没有被严寒压制,反而在冰雪的覆盖下,透出一股内敛的、如同玉石般温润的搏动,与他的心跳隐隐呼应。甚至,他能模糊地察觉到,以地脉草为中心,一丝极其微弱的暖意,正缓缓向四周扩散,融化着紧贴根部的冰雪。
“灵田的异变,在冬季反而更明显了?”林轩若有所思。或许,这上古灵田的功效,并不仅仅是加速生长,更在于提升灵植的本质,使其更能适应环境,甚至反哺环境。
这发现让他心中暗喜。这意味着,即使在万物萧条的冬季,他的“修行”也未曾停止,只是换了一种更内敛的方式进行。
他起身,拿起扫帚,开始小心地清扫田埂和引水池边的积雪,避免结冰滑倒。动作依旧不疾不徐,但举手投足间,多了几分以往没有的轻灵与稳定。炼气三层的气力,应付这些杂役,显得游刃有余。
清扫时,他注意到雪地上有几行细小的爪印,从山林方向延伸而来,绕着他的灵田转了一圈,尤其在引水池和他埋藏蛙珠残骸的地脉草附近停留许久,最后又消失在山林方向。
是那只金线蛙?冬日严寒,它竟还未休眠?看来这灵田对它的吸引力,比想象中更大。林轩记下这个细节,或许日后能借此与这小东西有更多的“互动”。
日子在寂静的雪日中流淌。宗门杂役因天寒减少了许多,林轩有了更多时间待在木屋里。他并未一味打坐练气,而是将更多精力用在了研读那本古籍和思考上。
突破炼气三层后,他对灵力的操控精细了不少。他开始尝试更复杂的“肥料”配方,将不同腐殖土的特性与那丝特殊灵力的滋养效果结合,在心中推演各种可能性。他甚至萌生了一个念头:能否利用自身灵力,模拟出某种更适合灵植生长的微小“环境”?比如,在地脉草根部,构建一个持续散发温和生机的灵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