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京师的天空乌云密布。
又在下大雪。
乾清殿院内,红盔禁卫、大汉将军、蓝甲武监,变成了雪人。
从大门到殿门,风雪中一动不动,增添一份凝重。
衙门本来休沐,乾清殿却有一堆文武大臣。
此乃御殿,白天不能关门。
雪花飘进来,煌煌威严有点冰冷。
内侍放了很多炭盆,大臣们依旧冷的跺脚。
最里面墙角,英国公和内阁几人围坐在炭盆前烤火。
无人说话,脸色却一样。
焦急,期盼,凝重。
皇后要生了。
朝臣已经守两天了。
以英国公夫人为首,武勋各家的夫人也在后宫。
这是个强烈的政治信号。
文武都在保底线。
天启皇子代表的意义重大。
能活着,代表皇帝已经退了一步。
嫡长子必定是太子,东林牵扯太深,同样也得退一步,而且是一大步,过几年得换个朋党,东林绝对不能再出现。
既然东林和皇帝退了,皇嗣不被干扰,武勋也会退一步。
三方掐脖子的人,在未来的国本问题上,都表示了妥协。
此乃中枢转向的信号。
一切都是关外武权及大捷的影响。
可惜啊!
单纯的默契,无法形成制衡。
若有人反悔,是更加激烈的血腥。
皇帝若没有御马监傍身,没有关外的大胜,哪会如此轻易妥协。
接下来大家捧邓文映,灭虏回家吧。
中枢的思维就这样,时刻想着平衡利益,从未想过处理根源。
坤宁宫偏殿。
朱由校在窗边负手看着天空的雪花。
皇帝知道卫时觉活着,但也只有他知道。
宣城伯给塞了一堆密信,是卫时觉的大体计划。
朱由校已经看了十天。
卫时觉又跑到所有人前面了,这次跑的更快、更远、更高。
朱由校完全无法推断会造成什么后果。
皇权好似更强了,也好似更弱了。
一边等待南边的消息,一边思索如何安排。
苦思期间,内侍汇报,“陛下,宣城伯求见。”
“进来!”
卫时泰作为御马监大将,比外面的文武方便,可以直接到坤宁宫,进门就催促。
“陛下,南边肯定动手了,僧兵出动,不破海贸,专杀白毛,狙杀耶速会与官场的联系,士绅豪商只要被分化,一切都好操作,江南消息入京前得提前下旨,一旦他们知道僧兵规模,圣旨就没了。”
朱由校深吸一口气,回头淡淡问道,“王丰肃被抓的消息回京两天了,为何他们异常安静?连教士都不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