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1621,不一样的大明 > 第292章 天启三年,选择的分水岭

第292章 天启三年,选择的分水岭(1 / 2)

三天后,请求册封的郑仁弘,与报信使者一起离开。

卫时觉很忙。

宋氏兄弟拟定工坊和采矿计划,直接撕掉。

计划过于平淡,选址、迁户、开矿、冶炼、制器…

按计划执行,直接投资千万两,三年才能见到效果。

当下必须小规模制器修缮,大规模制药,超规模建造集中工坊。

王覃从文牍库拿到赵士祯的火器图纸。

工匠全部不会。

还得试验。

一试验,耗掉的火药和时间就无法计算了。

黑火药配比肯定不是最佳方案,按说颗粒黑火药比现在至少强三倍。

问题来了,就算试验一百个配方,没三万斤不可能有结果。

而且还要压制成颗粒,时间增加一倍。

卫时觉挠破头,也不可能跨过这个步骤,那只能先烧炭、熬硝、制硫,一边研究配比,一边制作,随时应对战事。

另一边采煤炼焦,先烧制高温炉。

工具优先,掣电铳、铜炮还不在计划内。

最适合卫时觉打法的武器,是赵士祯发明的火箭溜。

大号窜天猴,不需要底座,不需要发射架,爆破药五斤、射程二百步。

问题又来了,若用木板做外皮,过于笨重,装药太少。

又会消耗大量铁箍、麻绳,影响飞行姿态不说,怎么算都产量感人。

说来说去,当下最好的外皮是纸浆,把纸浆在模子里压制成型烘干,比木材结实光滑。

这就是材料对工业的限制。

一切得从零开始,什么图纸都是干瞪眼。

一根火箭溜,成本至少八两,连工钱至少十两。

卫时觉一咬牙,别管那么多,先造三万支出来自保再说。

乐浪城东郊准备集中建设工坊,同样得先筑堤坝。

朝鲜冬季太冷,叶轮结满冰,水力工坊只能用八个月。

大风车原理倒是简单,关键部位还得铁器。

起步三个月…

卫时觉在挠头他的计划,京城借着辽东战事,东林与阉党刚刚完成第一次大切磋。

礼部尚书孙慎行在卫时觉出击后,返回京城说年老难决国事。

这是急流勇退的意思。

东林完全占据中枢确实不合适,有意让给中立老臣。

就在他们犹豫的时候,冒出一个顾秉谦。

此人乃常州府武进人,做过辽东巡抚,礼部挂职侍郎,一直在翰林院混日子。

东林与他喷了几天唾沫,才琢磨明白是方从哲的人,反正是南臣,不可能背叛乡党,就坡下驴,那你上吧。

这是东林首次退缩,魏忠贤不满足,已经在谋划给顾秉谦入阁了。

趁着礼部调整,乔允升也成了刑部尚书,双方干了个平手。

辽东战事对京城的影响,百姓感受不到。

百姓一边听众正盈朝,一边听佞臣霸宫,一边又听边关大捷。

稀里糊涂,日子继续。

魏忠贤收买不少锦衣卫,却无法获得都督位。

骆思恭做都督实在太久了,不能落罪,否则锦衣军户被牵连一多半,只能逼他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