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三,明军浩浩荡荡的人马突然回撤。
干脆利落,不比阿巴泰慢。
东昌堡留下的两千人,留守性质与去年在海州的图尔格没任何区别。
一个‘门子’。
作战没有任何意义,就是为了投送眼光。
试试就知道了。
十月二十四,撤到鞍山的虏兵突然奔袭东昌。
留守的祖大乐一息都没迟疑,与去年的图尔格反应一模一样。
四面墙壁轰塌,两千人撤到西岸。
挑衅了一会,看东虏不上当,老老实实跨越大辽河,回西平堡去了。
二十五日,辽南盖州、复州留守的六千虏兵和一万降卒飞速撤回辽东。
三贝勒莽古尔泰耗时一年打下的地盘,拓展的战略空间被废。
同一时间,四大贝勒带着女真大臣和统领到娘娘宫转了一圈,观摩战场痕迹。
阿巴泰在东昌又留下一千人,鞍山留下两千人。
与卫时觉的安排一模一样,剩下全部人都撤回辽阳。
二十八日,今年寒月的雪似乎来的早了点。
天空开始乌云聚集,要下大雪了。
卫时觉撤退的时候,把辽阳直接搞成废墟,城墙被撬的坑坑洼洼,夏秋雨一淋,更加难看。
努尔哈赤还感觉方便了。
女真族人都在北城,把地盘更大的南城让给百姓。
所以今年的辽阳,南城整个是一个巨大的草棚子,面对面只有狭窄的空隙。
十多万人挤在一起,反而不冷。
百姓全是阿哈,割牧草给大军、到抚顺和本溪采矿,才有吃食,或者自己去抓鱼打猎。
比去年强多了,可以到太子河抓鱼,入山掏窝抓野味。
辽东今年也种了一点田,收成微乎其微,还是靠放牧和捕鱼。
辽阳北城与南城隔着水关,情形完全不一样。
一个巨大的帐篷联营。
建州的营地与鞑靼人不一样,努尔哈赤的营地从来不是独立的帐篷。
与汉人一样,有前院、后院、内院之别,内有暖盆、暖墙、暖炕,卧室是三层皮子,各大帐之间有廊道通过。
这就是皇城,其他贝勒是更小的‘院子’。
木桩为基、皮子为墙、等级森严、功能分区。
集合了汉人、鞑靼人、女真特色的营地。
‘皇城’政务大殿,奴酋坐在暖墙边,借着墙孔的光线在翻看一本书,《三国演义》。
这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一本书,四十年前到辽阳,还不识字就迷上三国。
这本书帮他识字开智。
做家丁轮值的时候,时刻揣怀里。
外出听人说书唱曲,也是听三国。
不是他不想看兵书,武经七书太凝练了,哈哈纳扎青就没学明白,更不可能讲给努尔哈赤听,自学是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