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破格提拔风波(2 / 2)

自己这个北大本科(虽然是三个学位)才工作没几年的“新人”,上次升为正科就算了,这次居然要一步跨到副处长位置上,这种落差,对于自尊心极强、性格又有些偏执的李卫东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刺激。

下午,处里需要处理一批紧急的经济数据,涉及计算机汇总分析。

张建国处长指示:“卫东,你技术好,牵头弄一下,陈默配合你,他宏观把握强。”

若是以前,李卫东虽然沉默,也会公事公办地分配任务。

但今天,他头也不抬,冷冷地说:“处长,数据模型我一个人做更快,陈科长是大忙人,还是别耽误他时间了。”

这话里的刺,连旁边的刘姐都听出来了,尴尬地咳嗽了两声,张处长皱了皱眉,但没说什么。

陈默心中苦笑,知道这疙瘩算是结下了。

他试图缓和:“卫东,处长安排得有道理,数据解读方面我或许能提供些不同视角……”

“不必了。”李卫东打断他,语气冰冷,“我的模型,足够客观准确,不需要额外‘视角’干扰。” 说完,他抱起一摞资料,径直走向机房,把陈默晾在了原地。

接下来的几天,李卫东完全把陈默当成了空气。

不仅不交流,甚至在一次处内小范围讨论会上,当陈默就某个数据趋势发表看法时,李卫东突然插话,语气带着一种技术人员的倨傲:“陈科长的想法很有‘创意’,不过,从数据结构和算法逻辑上看,可能存在理论漏洞,容易导致结果偏差,建议还是以严谨的数学模型为准。”

他列举了几个非常专业的术语和算法名称,试图在技术层面碾压陈默,证明对方的“宏观把握”不过是无根之木。

虽然陈默凭借后世见识勉强应对,但会场气氛已然十分尴尬。

陈默意识到,李卫东的嫉妒,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情绪,而是开始转化为一种冰冷的、带有技术优越感的对抗。

这把由偏执和自尊磨砺出的“技术刀锋”,远比直来直去的指责更难以应对。

王明远的破格提拔提议,在计委内部也引发了争议。

资历论、年龄论再次被摆上台面。

而李卫东这把悬在内部的“冷刀”,无疑给陈默的晋升之路,增添了巨大的变数。

下班时,陈默推着那辆二八自行车走出计委大院,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听到身后传来李卫东和另一个技术处同事的对话片段,声音不大,但清晰地飘进他耳朵里:

“……没什么了不起,不过是运气好,踩对了点,加上上面有人赏识罢了……我们这种靠技术吃饭的,到底比不了……”

陈默跨上自行车,用力一蹬,汇入北京傍晚的车流中。

耳边是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和小贩的叫卖声,广播里放着毛宁的《涛声依旧》,但他心里却一片清明。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外部金融风暴的浪潮暂时平息,但内部人事关系的暗流,却可能更加凶险。

如何化解李卫东这根“硬钉子”,如何应对来自各方的质疑,将是他接下来必须面对的难题。

这场没有硝烟的办公室战争,其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香江畔的金融狙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