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来不是要把她拴在身边的金丝雀,而是希望她能展翅高飞。
回到公司分配给她的小小单身公寓,苏晓冉拨通了陈默在香港酒店的电话。
线路有些嘈杂,等了很久才接通,听到那个熟悉而沉稳的“喂?”时,苏晓冉的鼻子突然一酸。
她尽量用轻快的语气把《大潮》首映的成功和《龙之帝国》的机会告诉了陈默,小心翼翼地掩饰着内心的纠结。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传来陈默带着笑意的声音:“这是大好事啊!我们苏大小姐这是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
“可是……要去半年呢,而且那么远。”苏晓冉嘟囔着,带着她自己都没察觉的撒娇意味。
“半年而已,一晃就过去了,别忘了,我可是能‘预言’的人,我看好你,这部片子一定能成。”
陈默的语气充满了肯定,“至于距离,写信啊,现在国际长途是贵了点,但咱们又不是打不起,再不行,我对着维多利亚港喊话,没准儿太平洋那边的你能听见?”
苏晓冉被他逗笑了,眼眶却更湿了。
他总是这样,在她犹豫的时候,给她最坚定的支持。
“那……你会想我吗?”她小声问,问完自己脸先红了。
“当然想。”陈默的回答干脆利落,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真诚,“不过,我更想看到你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光发热,晓冉,记住我跟你说过的,要做有影响力的演员,而不仅仅是明星。
这个机会,正是你积累国际影响力的时候,别担心我,我这边也挺忙的,估计一眨眼,你就回来了。”
挂了电话,苏晓冉的心情豁然开朗。
陈默的支持像一颗定心丸,消除了她最大的顾虑,她知道,他理解她的梦想,也尊重她的选择。
几天后,苏晓冉正式签约《龙之帝国》剧组,消息一出,在国内娱乐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报纸娱乐版纷纷以“苏晓冉勇闯好莱坞”、“东方美人征服国际影坛”为题进行报道,她的知名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临行前,她收到了陈默从香港寄来的一个厚厚的信封。
里面没有情意绵绵的信,只有几张香港的风景明信片,以及一份剪报合集——全是关于东南亚经济形势的英文报道,陈默在一些数据和段落此比率”、“此说法值得商榷”等。
苏晓冉看着这些她看不太懂的经济学术语和数字,却觉得比任何情书都珍贵。
这是他正在关心和奋斗的世界,他在用这种方式,让她分享他的视野和思考。
她小心翼翼地把剪报收好,放进行李箱的最里层。
机场送行时,王莉莉哭得稀里哗啦,反复叮嘱着注意事项。
苏晓冉却显得异常平静和坚定,她看着北京蔚蓝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也有一丝对恋人的不舍和牵挂。
巨大的波音747客机冲上云霄,带着苏晓冉奔向未知的挑战与荣耀。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陈默刚刚收到秦怀瑾教授的回信。
秦教授在信中对他的预警表示了谨慎的认可,认为“见微知着,其心可嘉”,
但同时也提醒他“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然大势浩浩荡荡,非一人之力可逆,尽本职,察实情,献良策,足矣,勿要做危言耸听之语,徒惹是非。”
陈默放下信,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香港熙熙攘攘的街道。
苏晓冉去了更广阔的天地追逐梦想,而他要面对的,是一场正在酝酿的、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争。
两人的道路看似分离,却又在某种程度上奇异地平行着,都在迎接属于自己的巨大挑战。
异地恋的考验刚刚开始,而真正的经济风暴,也正在地平线上积聚着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