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信息网的硝烟与阴影(1 / 2)

七月的北京,热浪裹挟着时代躁动的气息扑面而来。

陈默蹬着那辆二八大杠,穿梭在1994年的夏日的京城街道上。

路边的音像店大声播放着李春波的《小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

街边报刊亭最显眼的位置挂着《当代》杂志,封面文章标题赫然是《改革开放与民族复兴》。

几个穿着时髦的年轻人走过,腰间别着的bp机不时发出“滴滴”的响声,引来路人羡慕的目光。

偶尔还能看到有人举着砖头般大的摩托罗拉3200手机,扯着嗓子喊:“喂?听不见!你大点声!”

陈默看着这一幕幕,内心忍不住吐槽:“好一个‘大哥大’,真是名副其实的‘大哥’才拿得动啊,这重量练二头肌倒是挺合适。”

到了单位,陈默停好自行车,走进国家计委那座庄重的苏式建筑。

门口的保安已经认识他了,笑着点头:“小陈老师今天来得早啊。”

“王师傅早,今天有个重要会议。”陈默礼貌回应,内心却在想:“得,都叫我老师了,我才21啊,这不是把我叫老了吗?”

穿过略显昏暗的走廊,墙上的宣传栏里还贴着“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宣传海报。

陈默走到自己的工位——综合处最角落的那个位置,刚放下包,就听见对面刘姐的声音:

“小陈,听说今天要开大会?司里牵头的大项目?”刘姐一边泡着茉莉花茶一边问道,茶杯里飘出的香气弥漫在办公室空气中。

陈默点头:“好像是,等会儿处务会应该就会通知。”

正说着,副处长赵国庆端着茶杯踱步进来,瞥了陈默一眼,不冷不热地说:“小陈啊,年轻人有机会是好事,但要量力而行,别接了任务完不成,丢的是我们整个处的脸。”

陈默内心翻了个白眼:“又来了,这赵副处长一天不阴阳怪气就浑身不舒服是吧?”

表面上却恭敬回应:“谢谢赵处提醒,我会努力的。”

这时,张处长快步走进来,拍了拍手:“大家准备一下,十分钟后开处务会,有重要任务布置。”

处务会议室内,烟雾缭绕。

好几个老烟枪吞云吐雾,让整个房间仿佛仙境——如果忽略呛人的烟味的话。

张建国处长主持会议,言简意赅:“接到司里通知,国家即将启动‘国家经济信息网建设’前期调研课题,这是国家级的重大任务,意义不言而喻,经政策研究室王明远处长的推荐,处里研究决定,咱们处会抽调陈默同志加入核心筹备组。”

刹那间,办公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刘姐笑得像朵花:“好事啊小陈!恭喜恭喜!”

老王也投来赞许的目光:“年轻人,好好干!”

赵国庆副处长皮笑肉不笑地跟着拍手,眼神却冷得能冻死人。

“感谢组织信任!感谢处长!我一定全力以赴,绝不辜负大家的期望!”陈默表态铿锵有力,表情管理满分——沉稳、谦逊、又带着适当的激动。

内心oS:‘Nice!果然来了!这可是刷资历、攒经验、进入核心视野的绝佳机会!王处给力!’

然而,就在这一片和谐的氛围中,陈默超强的社畜雷达(或者说被职场毒打出来的直觉)敏锐地捕捉到一道异样的目光。

不是来自一直看他不顺眼的赵副处长——那位的脸色不好看是常规操作——而是来自角落那个几乎总是低着头、默默做事的工位。

小李,李卫东。

李卫东也随着大家鼓掌,但动作僵硬,头微微低着,镜片后的眼神飞快地瞥了陈默一眼,那眼神极其复杂,混杂着一丝难以置信、强烈的不甘,还有…深深的失落。

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但又如何逃得过陈默这老油条的眼睛。

‘啥情况?’陈默心里嘀咕,‘李工这眼神…不太对劲啊,我最近没抢他茶叶蛋吃吧?’

李卫东是处里最沉默的同事,清华毕业的高材生,比陈默早来一年,平时总是最早到最晚走,却几乎从不参与同事间的闲聊。

沉默得像办公室背景板一样的同事。

散会后,众人各自忙碌,议论着这个重大项目的前景。

陈默看到李卫东默默地收拾着桌上的文件,动作比平时更慢,背影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闷。

陈默想了想,主动走过去,脸上挂着友善的笑容:“李工。”

李卫东身体似乎僵了一下,慢慢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脸上没什么表情:“陈…陈默同志,恭喜啊。”

声音干巴巴的。

“谢谢李工,”陈默语气诚恳,“这次任务重,压力大,我经验不足,以后还有很多地方要向您这样的老大哥请教学习,您来得早,对部里情况和业务都熟。”

他试图释放善意,暗示对方资历深,自己并无意挑战什么。

然而,李卫东只是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极其勉强甚至算得上别扭的笑容:“呵呵,你太客气了,你能力强,领导看重…应该的。”

说完,立刻低下头,假装整理一份已经整理了好几遍的文件,明显不愿再多交流。

陈默:“……”

‘得,热脸贴了冷屁股,这哥们儿今天吃错药了?还是我无意中卷到他了?’

他摸摸鼻子,只好转身回自己工位。

内心吐槽大会再次开幕:‘不是吧阿sir,这也能结梁子?我明明已经很低调了(自我感觉良好),干活、背锅、打脸反派…呃,这个不算日常…

但也没主动招惹谁啊,这位李工存在感低得都快和空气融为一体了,咋怨气值这么高?就因为我进了筹备组他没进?可这也不是我定的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实人の愤怒’,怨气比前世我加班到凌晨三点改ppt时还大??’

他一边打开笔记本,开始构思项目思路,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李卫东。

只见那位仁兄依旧低着头,钢笔在纸上划拉着,但陈默敢用自己还剩下一万块的存款打赌,那绝对不是在认真工作。

与此同时,李卫东的内心正在翻江倒海:

“陈默...安州一个小县城出来的,北大还没毕业全?我李卫东,李家沟全村砸锅卖铁供出来的清华大学生!全县高考状元!我来了快两年了,每天最早到最晚走,笔记本写满了三本,张处长却从没正眼看过我!他凭什么?就因为他会拍马屁、有关系吗?就因为他那些花里胡哨的观点?”

他想起自己来自那个偏远的小山村,想起父亲为了凑齐他的学费,卖掉了家里唯一值钱的耕牛;想起母亲熬夜做绣活,眼睛都快瞎了;想起全村人一元两元地凑钱,送他上去北京的火车...

到了北京,他发现自己与这个城市的距离,远比想象中更加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