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豫菜春秋 > 第113章 师徒比拼:同做牡丹燕菜,看新旧手法

第113章 师徒比拼:同做牡丹燕菜,看新旧手法(1 / 2)

赛前一个月:一封“挑战书” 立秋后的第一个清晨,李磊把一张手写“挑战书”塞进王建业办公室门缝。

“师父,我想用新办法做一次牡丹燕菜,和您比一比。不是颠覆,是传承的另一种样子。”

王建业看着纸上工整的小楷,笑了。他把信纸折成方块,放进胸前口袋,像把一粒种子按进土壤。

规则:老味为核,新法为壳 比赛设在明远楼“问鼎灶”,公开观摩,全程直播。

规则只有一句:成品必须“是牡丹燕菜”,色、香、味、形、器,五项评分≥85,老味为核,新法为壳。

评委五人:

1.\t王建业(本人参赛,由评委团回避,只打分不计入总分)

2.\t李明远(主裁)

3.\t陈静雅(味觉盲测)

4.\t张强(工艺数据)

5.\tAI“小鼎”(质构+色度)

准备日:两种高汤的“暗战” 比赛前夜,师徒各自守灶。

1.\t王建业——传统高汤

老母鸡6kg、猪前肘4kg、金华火腿1kg,焯水后清水12小时,炭火微沸,汤面“菊花心”。凌晨3点,汤成,色浅琥珀,挂壁如绫。

2.\t李磊——“新派高汤”

同样主料,却先65c低温煮2小时“锁鲜”,再90c炖1.5小时;加入1%干贝素、0.3%酵母抽提物,提升核苷酸。汤色更亮,鲜味值+18%。

比赛日:同台亮相 8:30,铜铃响,直播开启,在线观众3.2万。

1.\t选材

王建业:白萝卜选“冬至后、雨水前”,重约750g,笔直无分叉,手弹“咚咚”脆响。

李磊:同样标准,但用ct测糖仪——糖度≥5°brix,水分≤94%,数据说话。

2.\t切燕菜丝

王建业:传统“旱刀法”——刀靠萝卜自重下滑,一刀拉到底,中途不抬刀。30分钟切81根,长15,根根可穿针。

李磊:机器辅助——超薄切片机0.2一次成型,再手工修边,25分钟完成,误差±0.02。

3.\t上色

王建业:米汤+食用碱,微煮30秒,使丝软化、去生味,自然凉干。

李磊:米汤+少量酵母抽提物,55c恒温浸泡,促进美拉德反应,色泽更黄亮。

4.\t摆花

王建业:铜勺当模,手捏“千层牡丹”,81根丝分三瓣,交错压叠,中心点以火腿茸为蕊。

李磊:3d打印“牡丹托”——可食用糯米纸,镂空花瓣形,丝束插入即成型,中心撒蟹黄,颜色对比更强。

蒸制:火候的两种语言 王建业:铜勺垫纱布,上笼大火4分钟,停火焖1分钟,让花香“回笼”。

李磊:真空低温蒸——85c、8分钟,减少水分流失,保持丝条挺拔。

淋汤:高汤的“金雨” 王建业:传统高汤回锅,加盐3g、白胡椒1g,勾薄芡,淋在牡丹上,花瓣渐开。

李磊:新派高汤加0.2%黄原胶,挂壁性更强;淋汤温度75c,比师傅低10c,防过熟。

盲测:新老五感对决 11:00,两盘“牡丹燕菜”端上评审台,编号A(传统)、b(新派)。

1.\t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