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豫菜春秋 > 第96章 三代豫菜人聚:老中青同台,话传承创新

第96章 三代豫菜人聚:老中青同台,话传承创新(2 / 2)

张老:保留!没有鲤鱼的豫菜,就像没有黄河的中原。

李:保留灵魂,改变形体。可做“糖醋鲤鱼塔塔”,生鱼片+糖醋啫喱。

王:我折中——鲤鱼照炸,但把糖醋汁做成“分子泡沫”,减少油腻。

张强:干脆做“素食鲤鱼”,用山药+海苔+魔芋,让素食者也爱豫菜。

话题2:“年轻人不肯学厨怎么办?”

王:提高待遇,给厨师股权,让“火头军”变“合伙人”。

李:把厨房变成直播间,流量打赏抵学费。

张强:让AI炒菜机当“助教”,学徒先跟机器学基本功,再跟师父学灵魂。

张老:别忘了“师徒如父子”,机器再智能,也拍不出师父后脑勺的那颗痣——那是灶王爷的印记。

论坛进行到一半,观众席灯突然熄灭,大屏出现实时弹幕——

“97年女生,会计专业,想辞职学豫菜,来得及吗?”

“法国留学生,能把牡丹燕菜做成生日蛋糕吗?”

“爸爸是厨师,嫌我笨,不让我进厨房,怎么办?”

四位嘉宾各自挑一条现场回答:

张老对97年女孩说:“我13岁学徒,你26岁,正是当年我师父的年纪,怎么来不及?”

李对法国留学生说:“蛋糕胚用怀山药,奶油用牡丹花酱,我给你配方!”

王对“厨师爸爸”说:“让你儿子先给我当徒弟,三个月后,他回去教你。”

张强对所有人说:“扫码进‘豫菜dAo’社群,今晚我们线上开灶,全球联炒!”

灯光复明,现场响起《黄河大合唱》钢琴版。四位嘉宾同时转身,面向背后的大屏——屏幕上是无数张年轻面孔的自拍,拼成一棵枝繁叶茂的“豫菜传承树”。

论坛尾声,主办方推出“彩蛋”:让张强现场拜王建业为师,王建业再向张老行一次“谢师礼”。

张强单膝跪地,双手举过头顶,递上一把“碳纤维菜刀”——刀身刻着二维码,扫码可看“刀的一生”:从碳纤维原丝到激光开刃,全程区块链溯源。

王建业双手接过,再转身向张老跪下,递上一把“不锈钢双立人”——那是他1993年第一次参加厨师大赛的奖品,刀刃已磨得只剩二指宽。

张老颤巍巍接过,把两把刀并排放在案台上,像把两个时代并排放置。

“一把刀,是记忆;一把刀,是远方。记忆让远方有根,远方让记忆有翅膀。”

主持人宣布论坛结束,却没人离席。大屏倒计时10秒,突然弹出一张“豫菜传承地图”——全球红点闪烁,每亮一次,代表一位线上观众报名“豫菜云课堂”。

十秒结束,红点定格:9876人。

张老、王建业、李明远、张强,四人同时把右手按在胸口,再伸向观众——像把心脏递出去。

舞台上方降下一条红绸,上书:“传承不是回到过去,而是把过去带到未来。”

红绸落地,观众一拥而上,把四人围成漩涡。有人递简历,有人扫码,有人直接喊“师父”。安保人员试图维持秩序,却被张老拦住:“让他们来吧,灶火不怕风大。”

凌晨一点,会展中心熄灯。

保洁阿姨发现,A馆侧门虚掩,里面有光。推门一看——

张老坐在轮椅上,王建业、李明远、张强围一口便携卡式炉,炉上是一小锅胡辣汤。四人各捧一次性纸杯,像四个刚下晚自习的少年。

“师父,您不是说胡辣汤要加38种料吗?今晚咱只放了26种。”

“38种是教科书,26种是日子。日子哪有那么多齐全。”

汤面翻滚,白沫像微型浪花。窗外,郑州的霓虹一闪一闪,像给浪花打追光。

张强掏出手机,对着汤锅拍了一张,发到“豫菜dAo”群,配文:“凌晨一点的胡辣汤,第四代学徒请全球云尝。”

一分钟,点赞999+。

灶火很小,却把四个人的影子投在巨大穹顶上,像四把勺子,正在搅动整个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