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豫菜春秋 > 第89章 静雅开课:讲豫菜历史,育文化传人

第89章 静雅开课:讲豫菜历史,育文化传人(2 / 2)

10 斤猪后腿皮, 3 斤老母鸡, 1 斤金华火腿,焯水后清水 8 小时;

滤出清汤,重新倒回猪皮,打成“胶原乳液”;

4c冷藏 6 小时,成“固态汤”,包进馅心;

上笼 98c蒸 8 分钟,皮冻化汤,咬一口“泉水爆涌”。

学生看得直咽口水,李师傅却转身对陈静雅说:

“妹子,我把手艺交给你学生,但你要让他们记住,汤包不是‘一兜水’,是‘一兜时间’。”

陈静雅让学生把这句话写进田野笔记,回校后做成 3 分钟短片,发到 b 站,播放量 86 万,弹幕刷屏:“时间味,我哭了。”

期中,学生匿名给陈静雅提意见:

“老师,你讲的历史很酷,可我们没吃过正宗‘套四宝’,能不能来场‘复刻’?”

陈静雅一笑,把课程后 8 讲全部改成“反向驱动”——

学生点菜,她去找史料、找厨师、找资金。

“套四宝”复刻那周,她请来已 78 岁的王建业。

老人拎着 4 只脱骨整禽:鸭、鸡、鸽、鹌鹑,现场演示“套”:

——鹌鹑肚塞海参,鸽肚塞鹌鹑,鸡肚塞鸽,鸭肚塞鸡;

—— 4 层套叠, 0 骨缝,用 1 根 15 厘米竹签锁口;

——高汤 4 小时,文火 90c,汤面“虾眼”不断。

3 小时,仅出 2 套, 40 名学生,一人一筷子,有人把筷子又缩回去:“舍不得。”

陈静雅把最后一块“套四宝”放进玻璃皿,加 100l 福尔马林,制成“永久标本”,写上:

“ 2026 年 4 月 20 日,河南大学 hISt 3096 课堂,第 16 味。”

从此,这枚“味觉标本”成了校史馆唯一可展出的“菜”。

一学期结束,教学评估系统显示:

——课程满意度 98.7%,创校通识课纪录;

—— 50 人小班,期末演讲比赛直播,峰值在线 3.2 万人;

——选课人数从 50 涨到 200,教务处被迫换 300 座阶梯教室;

—— 17 名学生加入“豫菜文化志愿者”团队,整理古籍 2100 页,扫描老照片 430 张;

—— 3 名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金奖,项目叫“宋味可食香水”,把《东京梦华录》记载的 12 种香气做成口袋喷雾,众筹 30 万元。

更隐秘的“数据”在校园 bbS:

——“胡辣汤”关键词出现频次上涨 600%;

——“糖醋鲤鱼”成为食堂单日销量冠军;

——历史系研究生报考“宋史”方向人数,比去年多 22 人,面试理由清一色:“因为陈老师的课。”

陈静雅把课程总结写成 3 万字报告,标题借用学生的弹幕:

《我们把历史吃进了胃里,也让它从胃里回到心里》。

最后一课,陈静雅没讲课,带着 200 名学生走到金明校区南广场。

那里搭起一座 30 米长、 4 米宽的“汴京夜市”——

—— 20 家开封老字号,把摊子搬到校园;

—— 3d appg 在地面投出《清明上河图》动画,学生踩一步,画里人就走一步;

—— 1:1 复制的“孙羊正店”彩楼,门口挂 3 米长的“豫菜文化结业季”幌子。

19:00,天擦黑, 200 盏红灯笼同时亮起,陈静雅穿宋服,站在“孙羊店”门口:

“同学们,今天没有作业,只有一句话——‘以后无论你们走到哪里,请把今晚的灯火,当成河南留在你们胃里的暗号。’

当你们在外地吃到一口糖醋鲤鱼,喝到一口胡辣汤,想到今晚,我就赢了。”

学生鼓掌,经久不息。

有人喊:“老师,明年还能选课吗?”

陈静雅笑:“课程会结束,豫菜不会,你们也不会。”

她举杯,里面是黄河水冲泡的信阳毛尖,

“敬黄河,敬麦浪,敬每一位把历史当味道、把味道当乡愁的人。”

200 只茶杯碰在一起,声音清脆,像 1000 年前汴京的瓷盏,也像此刻少年心跳。

灯火深处,伊尹铜像被投上巨幅光影,他右手汤勺微倾,似把中原的月光,倒进每个人的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