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豫菜春秋 > 第72章 口味适应调研:问外籍食客,改豫菜口感

第72章 口味适应调研:问外籍食客,改豫菜口感(2 / 2)

豫菜重汤,老母鸡、火腿、瑶柱、猪肘,文火六小时,胶质厚重,入口黏唇。

法国小哥Julien却摇头:“汤很鲜,但像在喝液体黄油,我们巴黎人,更喝清鸡汤。”

一句话,让李明远想起东京洗碗的日子——豚骨拉面汤再浓,也要留一口“清”做尾调。

于是,海外版“清鸡汤”诞生:老母鸡减半,补等量去皮鸡腿,火腿只取表面一层,吊汤时间从6小时缩到3.5小时,最后30分钟加少量干贝与鲜笋,吸走部分油脂,再用脱脂棉过滤,汤面几乎不见浮油。

检测数据:脂肪从4.2g\/100l降到1.8g,盐分保持1.2g,氨基酸态氮>0.4g,鲜度不减。

复测时,Julien把“清”轴拉到最高,“喜欢”也拉到最高,还主动在问卷空白处写:“this broth uld heal a broke.”

口味调研持续二十天,样本扩大到120人,覆盖欧美、日韩、东南亚、拉美、非洲五大洲。

数据汇总那天,共享厨房墙上贴满热力图:红色“too uch”,绿色“love it”,黄色“ral”。李明远站在图前,像给一盘没出锅的菜品最后定妆——

糖:减30%,补酸;

油:减40%,补香;

盐:减25%,补鲜;

厚重:减35%,补清爽;

辣:维持0,豫菜本味;

麻:维持0,豫菜本味;

鲜:提升8%,靠减盐提鲜。

他把这份报告命名为《豫味西行?口味适配1.0》,pdF发给巴黎helene,抄送凌老。

十小时后,helene回邮,只有一张动图:一只法式长棍面包,正朝一盘“太极冷盘”鞠躬,配文“parfait”。

最后一晚,共享厨房办了一场小型“告别宴”。

长桌拼成“一”字,白桌布铺满《清明上河图》印花,像给汴梁夜市搬了家。

菜品是“适配版”全席:减糖柠檬糖醋鲤鱼、减油焦香焙面、黄油椰子三不沾、清鸡汤竹笙牡丹燕菜、低钠铁棍山药焖羊腩。

每位外籍食客分到一张“文化卡片”,正面是双语菜名,背面是二维码,扫码即可看李明远演示视频。

Julien举起手机,对着镜头用法语喊:“豫菜,我会想你!”

Lena把空盘拍照发Ins,配文:“ese foodbe light and elegant,thanks henan!”

金秀贤用韩语录Vlog:“味道淡而不寡,像母亲熬的解酒汤,想家了。”

散场时,李明远把剩下的“三不沾”装进一次性餐盒,一人一盒,盒盖贴着迷你锦鲤贴纸。

他站在门口,朝众人抱拳:“诸位,豫菜出海,先遣队是你们的舌头,感谢指路。”

外籍朋友们回以掌声,像给一条新渠开了闸。

灯一盏盏熄灭,共享厨房重归寂静,却仍能闻到淡淡的柠檬与生姜香,像给中原夜色加了一层清爽的尾调。李明远低头,看手里的最后一张热力图——绿色“love it”区域,已从原本的27%,爬升到71%。他轻轻折起图纸,揣进兜里,像收起一张已绘好航线的海图。

风从熊儿河吹来,带着早春的槐花味,拂过他的额角,像一句悄声的祝福:“西行,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