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豫菜春秋 > 第68章 全国赛场:与川粤同台,展豫菜独特

第68章 全国赛场:与川粤同台,展豫菜独特(2 / 2)

焙面被迅速码在鱼侧,再浇一层糖醋,金黄面丝遇红亮糖醋,瞬间吸饱味道,却仍挺立不倒。

评委席里,一位白发老厨师长起身,筷子轻挑一根面丝,入口,“咔嚓”脆响,像给味蕾放了一场小型烟火,他点点头,在评分表写下“脆、酥、酸、甜、咸,五味调和,不抢戏”,顺手把“10”划了两个圈。

第三道菜:太极冷盘。

这是李明远的“创新题”。

他取来提前蒸好的怀山药泥,顺时针抹成阴鱼;另取红菜头汁调山药泥,抹成阳鱼,交界处以黄瓜皮做“S”形弧线,鱼眼用两粒黑醋栗点缀。

整个过程中,他一言不发,只用手腕力量旋转刮板,像在给一盘凉菜写书法。阳鱼尾部,他轻轻压下一朵“微型牡丹”——用紫甘蓝薄片层层叠成,浇少许柠檬汁,紫甘蓝遇酸变红,像给鱼尾点了一抹霞色。

最后,他取小喷壶,内装五年陈绍酒,轻按两下,酒雾均匀洒落,只留一缕幽微陈香,像给太极图加了一道“隐形落款”。

观众屏息,手机镜头怼到盘面,却只拍到一层薄薄雾气,雾气散去,太极图愈发鲜明,像被晨风擦亮的铜镜。一位粤菜女评委轻声说:“原来‘和’可以看得见。”

三道菜毕,40分钟刚好。

李明远摘下手套,冲四周微微鞠躬,像给一出折子戏收尾。

观众这才想起鼓掌,掌声从豫菜展区开始,像涟漪般扩散,很快波及整个E2馆。川菜厨师关掉火锅瀑布,粤厨放下无人机遥控器,众人朝这边聚拢,里三层外三层,手机高举,像一片发光森林。

评委席,一位川菜大师率先起身,冲李明远竖起大拇指:“川菜辣得过瘾,你们豫菜的‘和’味更难得,吃着舒服!”

另一位粤菜女评委补充:“鲜得纯粹不如鲜得悠长,我在糖醋里喝出了黄河水。”

展台另一侧,洽谈区早已支起小桌。

一位上海本地连锁商超采购递来名片:“李先生,有兴趣做预包装吗?我们华东区三百家门店,可铺专架。”

一位北京五星级酒店行政总厨抛出橄榄枝:“能否考虑技术入股?我们想在中餐厅设‘豫菜月’。”

甚至一家新加坡餐饮集团也闻讯而来,负责人是第三代华裔,会说客家话却不会河南话,他握着李明远的手,急切夹杂英文:“I want t this taste to Southeast Asia, we talk?”

李明远被围在中间,白衣被灯光照得几乎透明,像一块被反复熬煮的透明高汤,却仍旧稳稳托住所有味道。

他先没谈合作,而是把三位“山寨豫菜”老板也请上台,当众赠送他们每人一本《豫菜标准化手册》和一套“豫味春秋”定制餐具,语气温和却掷地有声:“豫菜不是谁的私房钱,是河南人共有的老井,想打水,先修渠。”

三位老板面露愧色,随即鼓掌,观众再次爆发掌声,像给一条新渠开了闸。

午后的评比结果出来,豫菜展台以“文化完整度、味觉辨识度、现场吸睛度”三项全场最高分,拿到“最佳风味传承奖”。

颁奖嘉宾正是那位白发川厨,他把奖牌挂到李明远脖子上,笑着说:“下次来成都,我请你吃真正的麻辣火锅,你也给我做一条黄河鲤鱼,咱们让长江黄河汇一锅!”

李明远回以抱拳:“成!让‘和’味在红油里再开一朵牡丹。”

展会的最后一天,撤展前夜。

E2馆空旷下来,只剩保洁车来回穿梭。

豫菜展台的大灯已关,只留一盏轨道射灯,照在案台中央——那里,摆着一条被吃到只剩骨架的黄河鲤鱼,鱼骨在灯光下像一弯金色的桥,安静、透亮,仿佛真的跨过长江、越过黄河,把“和”字写进了更辽阔的夜色。

李明远独自走过去,把胸口那枚锦鲤徽章摘下,轻轻放在鱼骨前。徽章背面,他提前刻了一行小字:“让黄河水,游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