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豫菜春秋 > 第44章 标准之辩;守古法vs应市场,研究会内争

第44章 标准之辩;守古法vs应市场,研究会内争(2 / 2)

王丰海把铜勺往桌上一拍:“压力锅?那是做饭吗?是打仗!豫菜不是快餐,是礼制!”

张帆也不甘示弱,把手机往上一举:“礼制也要上厕所!上班族只有30分钟,你让他等45分钟,他转身就去吃拉面!”

一句“上厕所”,把全场逗笑,却也把争议推向高潮——传统与市场,到底谁让路?

李明远坐在中间,像坐在火与水的交界。他理解老师傅的坚守——0.08毫米,是手艺的尊严;他也理解年轻人的急迫——22分钟,是生存的节拍。他的右腕隐隐作痛,那是半个月来每天颠勺500次留下的乳酸;他的左眼微微跳动,那是连续3天看数据报表留下的疲劳。他深吸一口气,站起来,声音不高,却带着后厨火焰的噼啪声:“我提议,核心技艺定标准,非核心环节可灵活。”

他走到白板前,画一条竖线,左侧写“核心”,右侧写“非核心”——

核心:刀工精度、火候曲线、糖油比例、分餐礼仪——定量定形,寸步不让

非核心:切菜工具、加热设备、呈现形式、售价区间——可调可变,顺应市场

他把笔帽合上,声音轻,却重:“让0.08毫米,继续穿针;让0.8毫米,也有市场。让45分钟,留在礼制宴;让15分钟,走进写字楼。豫菜不是非此即彼,是亦此亦彼。”

凌老站在一旁,目光像探照灯,扫过一张张脸。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不高,却带着80年岁月的重量:“豫菜,是黄河,不是水渠。黄河有堤岸,也有弯道;有急流,也有缓滩。堤岸是核心,弯道是市场;急流是古法,缓滩是创新。我们今天,只给堤岸定高度,不给弯道定方向。”

他走到白板前,把“核心”与“非核心”之间,画一条波浪线,像黄河,也像人心,“核心技艺,寸步不让;非核心,天高海阔。”

话音落下,全场安静3秒,随后掌声四起,持续15秒,像给争议画上句号,也像给未来点亮路灯。

王丰海把铜勺收回怀里,像收起一把剑;张帆把手机锁屏,像收起一张盾。两人对视,目光里仍有火花,却不再灼人,而是炉火,暖而亮。

会后,陈静雅把白板拍照,发到微信群,配文:“豫菜标准V1.0——核心定形,非核心定心。”

李明远把那张照片设成群封面,右角写上:“0.08毫米与0.8毫米,同在;45分钟与15分钟,共存。”

王建业把那张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后厨门口,像贴一张护身符:核心技艺,寸步不让;非核心,天高海阔。

夜深了,后厨的灯却亮了一夜。

火光在铜勺背跳动,像给标准盖上烙印,也像给未来点上第一盏灯。灯光里,他们的影子紧紧挨在一起,像三棵并肩的树,根在地下缠绕,枝在空中交错,风一来,一起摇晃,却谁也不肯先松手。

豫菜标准,就这样在火光与数据、口诀与图表、老照片与ppt之间,长成一棵可以遮风挡雨的树——根深,枝繁,亦此亦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