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远搓着手,讪笑:“爸,我琢磨着……咱是不是也搞个活动?送个甜品?拍个短视频?”
李建国“啪”地把刀一放,眉毛竖成两把刷子:“送啥?送菜送汤还送脸不?短视频?我连短信息都不发!豫菜是啥?是宫廷菜、是官府菜、是‘百菜之源’,用得着跟火锅比闹腾?”
老爷子越说越激动,手一抖,一片鸭脯“嗖”地飞出去,正落在李明远领口,油了他一脖子。
王建业咳嗽一声,压低嗓音:“小子,菜是给人吃的,不是给人拍的。咱只要守住味,守住人,守得住……”话没说完,前台小姑娘慌慌张张跑进来:“老板,李哥,三号桌老伯伯说锅贴凉了,要退……”
李建国嘴角抽了抽,背手往外走,脚步踩得地板咚咚响,像戏台上的鼓点。李明远抹了把脖子上的油,心里更凉:守住味?味没毛病,可人快守不住了。
中午饭点一过,店里彻底空下来。服务员们开始摘菜、剥蒜,动作慢得像电影慢放。
李明远躲进二楼小储物间,这是他的“秘密基地”——四壁贴满泛黄的老照片:1920年的明远楼门脸、民国名媛剪彩、1980年省领导品尝“套四宝”……照片里人头攒动,笑得比窗外的阳光还亮。他顺手拿起一张1988年的《郑州晚报》,头版标题赫然醒目:《“明远楼”豫菜大赛夺金,掌门人李建国:让豫菜走向世界!》
“世界?”李明远苦笑一声,把报纸折成飞机,朝垃圾桶扔——没进,飞机撞墙,落地,正盖在一张红色请柬上。
请柬打开,是“豫菜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时间就在下周三,地点:郑州博物馆报告厅。他眼睛一亮,又迅速暗下去:研究会?这年头,会比菜多,真能救命?
手机“叮”一声,是银行短信:信用卡账单已出,最低还款额一万二。他盯着数字,手指不自觉划开相册,里面存着几张他拍的菜品:牡丹燕菜、鲤鱼焙面、套四宝……每道菜都摆得精致,却没人点赞。
他忽然想起网红火锅店那条“打卡送肥牛”的视频——点赞三十八万,评论清一色“嗷嗷嗷”。他胸口发闷,像被一团湿棉花堵住。
正当他发呆,门被轻轻推开,探进一张白净圆脸,是前台小姑娘阿萌,她神秘兮兮地晃了晃手机:“李哥,有人找你!说是‘豫菜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让你务必回电话。”
李明远一愣,心脏猛地提速,像有人在里面踩了一脚油门。
他接过手机,指尖微微发抖,深吸一口气,按下回拨键。电话那头,一个清朗女声传来:“李先生,我们看过您参赛的‘牡丹燕菜’视频,想邀请您作为‘明远楼’代表,参加研究会成立大会,并现场展示技艺。我们也在寻找‘豫菜振兴’试点项目,或许……”
女声后面说了什么,李明远已听不清,他只觉耳边“嗡”地一声,仿佛有人推开一扇尘封多年的窗,风呼啦啦灌进来,带着未知的凉,也带着远方的香。他抬头,窗外二七塔钟声正好敲响十二下,沉重而悠长,像给一段未知的旅程,敲响了开场锣。
挂断电话,李明远站在窗前,看着楼下。网红火锅店的人偶“熊本熊”正被店员拖回店里,巨大的脑袋一晃一晃,像喝醉的熊。
风还在刮,却似乎终于拐了个弯,顺着“明远楼”门楣吹进来,吹得那面褪色的“百年豫菜”牌匾哗啦啦响,声音比先前清脆了许多。
他忽然想起爷爷临终前的话:“豫菜是‘中’,也是‘和’,不偏不倚,不疾不徐;它若低了头,不是认输,是在找根。”当时他不解,此刻却似懂非懂——或许,低头找根的时候到了。
他转身,快步下楼,穿过空荡的大厅,穿过飘着鸭油香的后厨,穿过照片墙,穿过百年烟尘,径直推开玻璃门。
风迎面灌进脖子,他打了个哆嗦,却第一次觉得:这风,有点暖。
远处,二七塔钟声余韵尚在,像给这条街,也给“明远楼”,悄悄留了个话头——
“叮——”
“豫菜,该你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