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枭看着密册,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他转头郑重其事地看着苏志远,嘱咐道:“此事牵连甚广,不仅涉及太子党,还牵扯地方亲王,切不可打草惊蛇,吃空饷的事情还小,但事关亲王之事比较重大,你继续暗中收集证据!”
“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官员与亲王往来的书信、信物,务必拿到铁证,此事本王只能全权交给你了。”
苏志远躬身应道:“我明白,定当谨慎行事,还大周一个太平!”
秦柔得知此事后,坐在书房里沉思片刻,眼睛突然一亮,找到苏志远说道:“苏侍郎,太子党在吏部根基深厚,正面硬查难度太大,如今你也感觉到了张自忠以及柳学义旧部的掣肘,不如转变一些思路,如何?”
她的话音刚落顿时让苏志远眼前一亮,可伴随着的是又有些失望的表情,苏志远略微尴尬地挠了挠头说着,“不知道小郡主有何远见,不妨说出一二,让我借鉴一番。”
苏志远被秦柔的话语说的一愣一愣的,可是在如何转变思路上面却没有了太大的主意。
“爹爹所说的事情,你要重视,而我给你出的法子可以让你未来在吏部的道路更加宽广,我说说你听听,如果我有说错的,你再提醒我。”秦柔缓缓到来,苏志远点了点头摆出一副愿闻其详的模样。
随之秦柔清脆的声音响起,“从科举舞弊入手,科举是官吏晋升的源头,苏志远当初是状元之才,更是明白科举的重要性,可以说科举是寒门子弟能够想到的唯一出路,可若是在科举之中动手脚,你觉得寒门子弟的出路还多吗?”
秦枭微微眯了眯眼睛,陷入沉思之中,他能够有朝一日当上吏部侍郎,完全是因为靠着科举一举获得状元功名。
寻常寒门子弟读书人的出路少之又少,不少已经被世家大族垄断,所以寒门子弟想要在朝堂上有一番建树,难如登天。
“我明白小郡主的意思,科举对于大周最重中之重,如果科举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大周的统治。”苏志远沉声道,秦柔点了点头继续说着,“若能查出他们在科举中动手脚,不仅能打击其势力,还能动摇他们的根基,以此从而将他们对你的掣肘慢慢解开,至于能够做到什么样的地步,也全凭看你的本事了。”
苏志远闻言顿时眼前一亮,犹如茅塞顿开一般,他连忙说道:“小郡主所言极是!属下这就去查近年科举的情况!”
他清楚地知道这是秦柔给自己指了一条明路,而自己能够从中找到些许蛛丝马迹之后,再顺藤摸瓜找出更为关键的信息,足以推行吏部的改革,实属万全之法。
“这件事情本王也会帮助你一二,你能在吏部里站稳脚跟,才是最为关键的,待时机成熟,本王适当向父皇献言一二,想想看看能否让你当上吏部尚书之位,如今吏部尚书之位还空缺着,机会最大的莫属你和张自忠二人!”秦枭知道如果能够将苏志远推向吏部尚书之位,自己未来在朝堂上也会有着莫大的援助。
太子秦炎之所以能够如此冥顽不灵,更是因为他的权势在朝堂之中已经很高了,再加上六部之中他的党羽无数,更是给他了极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