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战局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短短几天内便在全国范围内激起千层浪。
从山西根据地的乡村田野,到重庆国府的办公大楼,再到晋绥军驻守的晋西南,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锁定在这片即将爆发百万大军决战的土地上。
山西太岳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夕阳刚落下山,村民们就围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听刚从太原回来的货郎讲述前线的消息。
“你们是没看到,太原城外的八路军,那装备别提多威风了!坦克一辆接一辆,火炮比电线杆子还粗,还有能拐弯的飞弹,听说能把小鬼子的飞机打下来!” 货郎唾沫横飞地比划着,脸上满是自豪。
“真的假的?八路军真有这么厉害?” 一个老大娘攥着手里的针线,眼神里满是期待 —— 她的儿子三个月前加入了八路军,至今杳无音讯,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能平安回来,小鬼子能早点被赶走。
“当然是真的!” 货郎拍着胸脯,
“我亲眼看到的!还有啊,听说小鬼子这次来了一百万人,想把八路军赶出山西,结果八路军一点都不怕,还说要把小鬼子全留在山西!”
村民们瞬间沸腾起来,有人兴奋地拍手,有人激动地红了眼眶。
“好!打得好!” 一个老大爷拄着拐杖站起身,声音有些颤抖,
“以前小鬼子烧杀抢掠,咱们只能躲,现在八路军有这么好的装备,肯定能把小鬼子打跑!”
当晚,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有的磨面粉,有的做布鞋,还有的年轻人扛着锄头,想去前线给八路军帮忙 —— 在他们心里,八路军不仅是打仗的队伍,更是能保护他们的亲人,山西乃至华北的胜负,关乎着每个家庭的未来。
与此同时,晋绥军总部所在地 —— 汾城,第二战区长官部,阎喜善正拿着一份情报,眉头紧锁地站在地图前。
地图上,红色的箭头代表八路军,蓝色的箭头代表日军,密密麻麻地交织在华北大地。
“一百万人?日军这次是下了血本啊。” 阎锡山喃喃自语,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滑动,
“八路军独立纵队…… 曾夏勇…… 短短一年,从一个旅发展到十万人,还能让日军如此忌惮,此人不简单。”
站在一旁的晋绥军参谋长小心翼翼地问道:“长官,我们要不要派兵支援八路军?要是八路军输了,小鬼子下一步肯定会打我们晋西南。”
阎喜善沉默了片刻,缓缓摇头:“支援?怎么支援?我们晋绥军就剩这十多万人,装备还不如八路军,战斗力更不如日军,派上去也是白白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