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华点头:“没错。以前给新兵做思想工作,只能靠口头讲,很多道理他们听不懂;现在他们认识字了,我们把‘抗日救国’‘保家卫国’的道理印成小册子,发给他们自己看,再组织讨论,效果比以前好多了。不少新兵都说,现在明白了为什么要打鬼子,打仗更有干劲了。”
曾夏勇拿起纵队编制调整草案,语气变得严肃:“接下来说说编制调整的事。之前咱们开会定过,要把团级单位升级为旅级单位,因为总部的任务耽误了,现在必须尽快落实。”
他指着草案上的内容:“六个作战旅,升级后保持‘下辖六个作战营、四个兵种营’的编制不变 —— 作战营负责正面作战,兵种营包括炮兵营、防空营、保障营、作战支援营,确保每个旅都有独立作战的能力。”
“特战旅、警卫旅、陆航空中突击旅、空降兵一旅这四个旅,要从各作战旅选拔优秀战士扩编。” 曾夏勇加重语气,
“这四个旅是咱们纵队的‘尖刀’,必须挑选经验丰富、体能过硬、战术素养高的老兵 —— 比如特战旅,要从各旅的侦察连里挑人;陆航空中突击旅,要选身体素质适应高空作战、能快速机降的战士。扩编后,每个旅的人数从 3000 人增加到 6000 人,确保战斗力不下降反而提升。”
他顿了顿,补充道:“保障旅、工化旅这些兵种旅,就从新兵里分配 ,保障旅需要细心、有责任心的,工化旅需要力气大、能吃苦的,等新兵训练结束,咱们再根据他们的表现分配名额,确认编制。”
李保华、陈定国等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 这样的编制调整,既保留了老部队的战斗力,又能让新兵快速融入,还能突出各旅的特色,符合独立纵队 “空地一体、多兵种协同” 的作战定位。
随后,曾夏勇看向陈定国:“定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怎么样?公路、铁路修复了多少?老百姓的耕种有没有受到影响?”
陈定国拿出建设进度报告,逐条说明:“工兵营已经修复了太原到大同、太原到长治的两条铁路,现在物资运输能走铁路,比以前用卡车快多了;公路方面,太原周边的主要公路都修好了,连乡村小路也拓宽了,方便老百姓出行和物资运输。”
“至于耕种,我们安排工兵帮忙 —— 有的战士帮老百姓耕地、播种,有的帮着修水渠、搭谷仓。现在太原周边的农田,大部分都种上了小麦和玉米,老百姓都说,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很好。” 曾夏勇满意地点头,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服务于军事,还要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 我们八路军是人民的军队,只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们才会更支持咱们打鬼子。”
最后,曾夏勇把话题拉到支援兄弟部队上:“总部计划让各军区的部队来太原、大同、长治、晋城等地进行换装训练,时间很紧迫。咱们的新兵训练原本计划一个月,现在看来,得加快速度了。”
他看向林锐和周卫国:“林锐、卫国,你们俩既要负责新兵训练,还要帮兄弟部队搞换装训练,辛苦你们一下 —— 能不能把新兵的基础训练压缩到半个月?半个月内,让他们掌握队列、体能、枪械基础操作,剩下的强化训练,交给各旅自己完成。”
林锐和周卫国对视一眼,齐声回答:“没问题!我们调整一下训练计划,把基础科目压缩一下,多安排些实战化训练,确保半个月内完成基础训练。”
“好!” 曾夏勇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
“征兵、训练、编制、建设、支援 —— 这五件事都很重要,大家分工明确,尽快落实。有什么问题,随时沟通,咱们一定要把独立纵队建设好,既能完成总部的作战任务,又能给兄弟部队做好榜样!”
“是!”
李保华、陈定国、林锐、周卫国四人同时起身,声音铿锵有力。
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四人走出会议室,各自朝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 林锐要去调整新兵训练计划,周卫国要去处理奸细审查的事,陈定国要去督促公路建设进度,李保华则要准备明天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