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夏勇放下手中的购买清单,目光重新落回桌上的部队编制表。
随着新兵补充与 771 团、772 团的即将到来,独立旅的规模已突破 3.5 万人,原有的营级编制早已无法适配日益增长的战力。
他指尖在纸上轻轻划过,一个大胆的编制调整方案渐渐清晰 —— 先重构编制框架,再按需采购装备,让每一件新武器都能精准嵌入作战体系。
“第一步,营级升团级,扩编六个作战团。” 曾夏勇拿起铅笔,在编制表上重重写下。
每个作战团额定 3500 人,六个团总计 2.1 万人,作为独立旅的核心突击力量。他仔细思索每个团的下辖单位,确保战术功能全覆盖:
每个作战团下辖三个合成营,这是攻坚的主力。曾夏勇在纸上标注合成营的装备配置:
60 辆 99A 坦克作为装甲尖刀,其 125 滑膛炮能击穿日军任何现役坦克装甲;
60 辆 04A 步兵战车伴随坦克行动,搭载步兵执行肃清任务;
120 辆山猫突击车负责快速穿插,在复杂地形中抢占要点。
针对即将到来的巷战,每个合成营配备 150 套班排专用无人机作战套装与 150 套机器狼作战套装 —— 无人机负责侦察与精准打击,机器狼则在废墟中清扫残敌,形成 “无人 + 有人” 协同作战模式。
此外,30 门 120 车载迫击炮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30 门 pLZ10 榴弹炮则承担中距离压制任务,让合成营具备独立攻坚能力。
“炮兵营必须强化远程打击能力。” 曾夏勇笔尖一转,为每个作战团的炮兵营定下配置:
pLZ05A 自行榴弹炮、phL181 车载榴弹炮、pcL191 火箭炮各 10 门,三类火炮总计 30 门。
pLZ05A 的 52 倍径炮管射程超 50 公里,适合精准打击日军纵深阵地;
phL181 模块化设计灵活,可快速切换弹种;
pcL191 火箭炮射程覆盖300 公里,一轮齐射能瘫痪日军一个联队的防御,三者搭配形成远中近三层火力网。
防空营的调整则围绕 “全域防空” 展开。
曾夏勇决定将原旅直属防空营的红旗 17 防空导弹与 pGZ09 自行高炮下放至各作战团,让一线部队具备独立防空能力。
调整后,每个作战团防空营配备 10 辆 625 型弹炮结合防空车、10 辆红旗 17 防空导弹车与 10 辆 pGZ09 自行高炮 ——625 型负责末端拦截,红旗 17 覆盖中近程空域,pGZ09 应对低空突袭,三层防空体系可有效抵御日军空袭。
除了作战单元,支援与保障力量也同步升级。
每个作战团增设作战支援营与保障营:作战支援营下辖侦察、通信、工兵、防化分队,配备各类特种车辆 100 辆,负责战场侦察、通信保障与工程破障;
保障营则涵盖物资运输、装备维修、医疗救护分队,同样配备 100 辆专用车辆,确保部队在持续作战中无后顾之忧。
“接下来是旅直属部队的升级。” 曾夏勇喝了口热茶,继续完善方案。
炮兵团作为旅级火力支援核心,需进一步强化:新增 pLZ05A、phL181、pcL191 三种火炮各 10 门,调整后每种火炮各达到 40 门,编为 2 个 05 炮营、2 个 181 炮营、2 个 191 火箭炮营,全团 120 门火炮可在百公里范围内形成密集火力覆盖,为晋东南战役提供强大炮火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