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良县令王季平道:“是是是,下官到任之后,听闻一桩旧案,说十几年前,本县豪族某氏强占田宅,逼死人命,罪大恶极,虽遭天谴,一夜之间全家暴毙,却还是死有余辜。其人家业,由族人某管理,下官得知如此情形,不能不管,便监押某氏,将其田宅充公。听说将军是那苦主的弟子,也是正经的继承之人,便分出一半田宅,归还将军。”
关羽定定地听着,真有心放声大笑,却依旧不动声色地听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问道:“你姓王?”
王季平道:“正是,太原王氏。”
关羽点头叹道:“大族啊!”
王季平笑道:“岂敢,我太原王氏为周王室之后,以秦朝大将王翦为得姓始祖。八世祖王柔曾任‘护匈奴中郎将’,九世孙王泽任‘代郡太守’,赖天子庇佑,我家以经学传家,如今也算兴旺。”
关羽看着王季平的脸,心中忽然涌起四个字:“盘根错节。”
他淡淡地说道:“如此,多谢王公了。这土地,我便受了。另外,我小师妹也请王公帮忙寻找一番,说是在关家堡被一支马兵抓走了。她姓杜,小字若若。今年该当是二十三岁了。”
王季平大喜,道:“关将军放心,下官一定动用家族之力,全力搜找,定然寻到杜小姐,给关将军送去。”
关羽淡然道:“王公费心了。”
说罢,上马而去了。
来到解池边上,关羽才停了赤兔,独自立于池边,静静发呆。
自从离开大哥刘备,官拜中郎将,独统一军来到并州以来,关羽就变得有些沉默。当此乱世,正当荡平天下,实现少年壮志之时,统领一军,回返故乡,更是从前梦中才有的情景。
但如今,这个梦已经实现时,关羽却有些迷惘。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想法难免就会多些。平日与刘备在一起,他只要负责管军、作战就行了,刘备指向哪里,他的青龙刀便斩向哪里。但是今天,并州战场上,并没有大哥与三弟。刘备如今在朝中,官拜九卿之高位,也算得平生之所望;三弟在诸葛亮帐下,也是与自己相同的一方中郎将,位仅在孙策、黄忠之下。说起来没有什么遗憾。但十几年来形影不离的兄弟,一旦分别,自有些难以适应。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分别之情,关羽还是能够自行调节的。
更难排遣的,却是在大汉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打了一个圈,回到家乡时,家乡掌权的还是原来那些士族大户。这种情况,让关羽深深地感到迷惘与无力。他不是士族大户出身,恰恰相反,他来自最底层的平民,是因为看不惯士族们欺压百姓的丑恶嘴脸,这才怒而杀人成为逃犯的。虽说眼下成为中高级将领,统领数千精锐,当初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见到他也是满脸带笑,口称将军,可关羽心中深知,他们敬的只是自己的官位,却根本不理解什么是理想,什么是道德,什么才真正值得尊重。所以,关羽始终对他们充满了鄙视。他宁愿和普通百姓士族们打成一片,也不想与这些人为伍。所以人们说他“傲上”,傲便傲了。但是这种傲,于世间事又能有什么改变呢?
当今天下,诸侯纷争,哪位豪强不是世家豪门呢?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颍川荀氏、吴郡陆氏、河内司马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琅琊诸葛氏、颍川钟氏、颍川陈氏、西凉马氏、涿郡卢氏……
便是当今的大将军和自己的大哥刘备,不也是帝王之家吗?
而今日的自己,不也是为了小师妹,却选择与士族合作吗?
或许,随着自己的功劳越来越大,官职越来越大,家族也会越来越大,过上几百年,解良关氏也会成为天下望族吧?
关羽自嘲地笑着,指甲已深深嵌入了掌心里。
太阳照在解池上,池水不流,几乎凝固。
这是一潭死水,不生鱼虾,只有盐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