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围读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望乡》剧组便正式进入了拍摄前的最后准备阶段。度假村背靠的青峦山在晨曦中露出清晰的轮廓,空气中带着草木的清新和一丝凉意。
苏晚卿起了个大早,穿着简单的运动服,在林曦的陪同下,沿着度假村后山的石板小径慢跑。这是她保持多年的习惯,既能锻炼体力,也能让头脑清醒。
“晚卿姐,这里的空气真好。”林曦跟在她身侧半步的位置,呼吸平稳。她今天也穿着一身利落的运动装,马尾辫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显得很有活力。
“嗯,比市里清新多了。”苏晚卿放缓脚步,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肺腑间的沁凉,“以后我们早上没事就来跑跑。”
“好。”林曦点头,目光习惯性地扫视着周围环境,带着警惕,“这边路滑,晚卿姐你小心脚下。”
跑完步回到住宿的小楼,张萌已经准备好了早餐。简单的燕麦粥、水煮蛋和全麦面包,摆在房间自带的小餐厅桌上。
“晚卿姐,林曦,快趁热吃。”张萌招呼着,手里还拿着平板电脑在看今天的日程安排,“任导那边通知了,上午九点,所有主要演员去村口的‘老屋’场地,进行走位和光试。”
“好。”苏晚卿坐下,端起温热的燕麦粥喝了一口。她看到赵刚如同沉默的守卫,已经站在了房门外廊下,身影融在晨光里。
吃饭间隙,苏晚卿的手机响了一下,是陆凛发来的信息,只有言简意赅的两个字:“早安。”
她嘴角不自觉扬起,快速回复了一个可爱的猫咪早安表情包。放下手机,心里那份因新环境而产生的细微陌生感,似乎被这远方的牵挂悄然抚平。
上午八点五十,苏晚卿带着张萌和林曦准时到达村口那间被剧组租用、布置成“春苗家”的老屋。这是一间颇有年头的夯土房,低矮,窗户很小,屋前有一小片泥地院子,还原度极高。
饰演她“丈夫”的演员罗铭和饰演“儿子”的小演员豆豆也已经到了。罗铭是科班出身的实力派,性格温和,见到苏晚卿,笑着打招呼:“晚卿,来了。”
“罗老师早。”苏晚卿回以微笑,又弯腰摸了摸豆豆的脑袋,“豆豆早呀。”
豆豆约莫五六岁年纪,虎头虎脑的,有些怕生,往罗铭身后躲了躲,又忍不住好奇地探头看苏晚卿。
“豆豆,叫苏阿姨。”罗铭轻轻把他推出来。
豆豆小声地、含糊地叫了一声:“苏阿姨……”
“真乖。”苏晚卿笑容更暖,从口袋里摸出一小包独立包装的动物饼干——这是她特意让林曦准备的,递给豆豆,“这个给你吃。”
豆豆眼睛一亮,怯生生地接过,小声说了句“谢谢”。
这时,陈静老师也到了,她穿着戏里那身打着补丁的粗布衣服,头发挽成髻,脸上刻意化了显得粗糙暗沉的妆,几乎瞬间就融入了“婆婆”的角色里。
“都到了?”任导拿着分镜本走过来,身后跟着摄影师和灯光师,“今天我们先顺一下第一场戏的动线。春苗,”他看向苏晚卿,“你从灶台那边端粥过来,放到这张桌子上,然后叫铁柱(罗铭饰)和娃吃饭。注意脚下的门槛,有点高。”
“好的,任导。”苏晚卿点头,走到临时搭建的、模拟灶台的位置。
走位和光试是个枯燥的过程,需要演员配合技术人员,反复调整位置、角度,确定光影效果。苏晚卿没有丝毫的不耐烦,一遍遍按照要求走动、转身、模拟端碗的动作,神情专注。
罗铭和陈静也同样专业,耐心配合。豆豆年纪小,有些坐不住,他的戏份不多,主要是由剧组的生活助理陪着在一边玩。
间隙休息时,陈静接过助理递来的水杯,喝了一口,对坐在旁边小凳子上的苏晚卿说:“你这孩子,定力不错。很多年轻人,没几分钟就烦了。”
苏晚卿用纸巾擦了擦额角细微的汗,笑了笑:“应该的。前期准备充分,拍起来才顺利。”
陈静点点头,目光带着赞许,转而问道:“听说你之前专门去农村体验生活了?”
“嗯,在隔壁县的一个小村子,待了差不多三周。”
“难怪,”陈静了然,“我看你端碗走路的姿势,还有看这屋子的眼神,有点那个意思了。不是演出来的,是带出来了。”
得到老前辈这样的肯定,苏晚卿心里有些激动:“谢谢陈老师,我还要继续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