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归家的喜悦(2 / 2)

饭桌上,苏晚卿的话明显多了起来,叽叽喳喳地跟他分享着清水村的见闻。

“……刘阿婆那个人,看着冷冷的,其实心肠特别好。她把她家传的绣谱都给我看了!还有春梅嫂,一个人撑起一个家,真的太不容易了……”她讲到刘阿婆暴雨天去采药,讲到村民们的淳朴,讲到她如何一点点学习方言和刺绣,语气里充满了感慨和收获。

陆凛大多时间安静地听着,偶尔给她夹菜,或者在她讲到某个细节时,问上一两句。

“对了,”苏晚卿想起什么,放下筷子,从随身背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那方月白色的绣帕,展开给陆凛看,“你看,这是我绣的。阿婆说,心里想着什么,就绣什么。”

洁白的缎面上,一株兰草清雅脱俗,姿态娴静,针脚虽比不上老师傅的老辣,却透着一种真诚和灵秀。

陆凛的目光落在绣帕上,停留了数秒。他看得出这株兰草背后所花费的心血,也读懂了其中蕴含的沉静与坚韧。

“很好。”他抬眸看她,给出了两个字的评价,却比任何华丽的赞美都更让苏晚卿开心。

她珍重地将绣帕重新折好,眉眼弯弯:“我也觉得很好。”

吃完饭,苏晚卿主动起身收拾碗筷,却被陆凛拦住。

“去洗澡,放松。”他接过她手中的碗,语气不容置疑,“这里有我。”

苏晚卿看着他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的高大背影,心里被一种巨大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填满。外面世界的纷扰和山村生活的艰苦,在这一刻,都被家这个温暖的港湾彻底抚平。

她听话地回到卧室,舒舒服服地泡了个热水澡,洗去一身疲惫。换上柔软的睡衣走出来时,陆凛已经收拾好厨房,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拿着《望乡》的剧本。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过来。”

苏晚卿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陆凛将剧本翻到做了标记的几页,递给她:“这几场戏,情绪转折比较大。你之前的理解没问题,但可以再给人物加一点‘韧’劲,少一点‘悲’情。春苗这个角色,她的力量在于承受,而不是宣泄。”

他指着上面的批注,开始跟她分析人物心理和表演层次。他的声音低沉平稳,观点犀利精准,每每都能切中要害。

苏晚卿认真地听着,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两人就着剧本和角色,讨论了很久。这种在专业上被他引领和指导的感觉,让她感到无比充实和安心。

直到苏晚卿开始忍不住打哈欠,陆凛才合上剧本。

“不早了,去睡。”他揉了揉她的头发。

“嗯。”苏晚卿点点头,站起身,却突然转身抱住他,将脸埋在他胸前,闷闷地说,“陆凛,能回来真好。”

陆凛身体几不可查地僵了一下,随即放松下来,手臂环住她,轻轻拍了拍她的背。

“嗯。”他低低应了一声。

窗外是都市不夜的灯火,窗内是久别重逢的温情。苏晚卿靠在陆凛怀里,只觉得连日奔波的疲惫和离愁别绪都被熨帖平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而有了陆凛的这个家,是她无论走多远,都最想归来的港湾。

归家的喜悦,如此简单,却又如此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