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印欧秘境·归途(1 / 2)

维也纳国际机场的登机口,人声鼎沸,弥漫着旅途结束前的最后一丝喧嚣。

张伟推着几乎要溢出来的行李车,上面堆满了琳琅满目的“战利品”,脸上却写满了与这购物丰收场景格格不入的无奈。

“你看这个包,限量款!国内起码得加价一半!”妻子小玲神采飞扬,拿着一个精致的奢侈品手袋,爱不释手。

旁边,家人们也都在兴奋地交流着此行的购物心得,什么给哥哥、弟弟的机械腕表,给姐姐、妹妹的定制首饰,给晚辈们的各种巧克力、工艺品…空气中仿佛都飘浮着欧元纸币的油墨味。

张伟瞥了一眼那堆价值不菲的“俗物”,忍不住对着小玲吐槽:“我说,你们这大包小包的,不觉得像暴发户进城扫货吗?有点…嗯,有点low啊。”

小玲立刻像被踩了尾巴的猫,杏眼圆睁,顶了回来:“是是是,就你高雅!我也想高雅啊,你能带我去吗?光会嘴上说!”

“你说,哥肯定可以,想去哪儿?哥带你去!”张伟一拍胸脯,试图找回场子。

小玲下巴一扬,脸上带着一丝狡黠的傲娇:“我想去斯德哥尔摩,蓝厅跳舞!你搞得定吗?这个够高雅了吧!”

“.......!卧槽!这个,哥.......想想看!”张伟瞬间语塞,cpU差点干烧掉了,试图从自己码农、SAp顾问、生意人的履历中,找到一丝能与诺贝尔奖颁奖晚宴扯上关系的蛛丝马迹,结果自然是徒劳。

“换一个,搞不定!”张伟只能悻悻的举手投降。

“切!”小玲送上一个大大的白眼,胜利般地继续整理她的“战利品”。

“.......!”张伟识趣地闭嘴,摸了摸鼻子,老老实实上前帮忙收拾这些他眼中的“俗物”。

虽然斗嘴没赢,但看着小玲那得意的样子,他心里却莫名地乐呵。

家人的喜乐,不正是奋斗的意义之一么?

更何况,他这趟旅行真正的收获,岂是这些有形之物所能比拟的?

张伟的行囊里,出发时空空如也,此时却鼓鼓囊囊的啊,此次旅途挖掘到的,可是足以撼动未来商业文明格局的“珍宝”。

他走到登机口巨大的玻璃窗前,窗外是维也纳沉静的夜色,跑道的指示灯如同铺洒在大地上的珍珠项链。

张伟深吸一口气,脑海中回荡起在维也纳最后收获的至宝——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临别赠言:

“the liits of y nguage an the liits of y world.”

(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

这句充满哲学力量的话语,与此行领悟的“智慧茧房”、“企业语言”形成了完美的闭环,如同最后一块拼图,嵌入了自己在“印欧秘境”试炼中构建的认知宏图之中。

张伟微微一笑,这,才是这趟旅程最完美的收官宝石。

与这思想上的瑰宝相比,那些奢侈品,确实显得有些“俗”了。

巨大的波音787挣脱地心引力,昂首冲入云层。

舷窗外,维也纳的灯火逐渐缩小,最终被绵厚的云海吞没。

当飞机进入平稳巡航状态,舱内灯光调暗,乘客们开始休息或娱乐时,张伟的“心灵高空思想实验室”再次正式启动。

他调整座椅,找到一个舒适的半躺姿势,轻轻拿出了那台三折叠屏电脑。

幽蓝的光映在脸上,神情肃穆而专注。

张伟新建了一个文档,郑重地敲下标题:

《印欧秘境修炼成果·收获清单》

这趟横跨印度洋与欧洲的旅程,在张伟的心中,俨然就是一场修仙小说里的“秘境试炼”。

马尔代夫的栈桥是“顿悟洞府”,罗马的广场是“秩序道场”,阿尔卑斯的雪山是“文明祭坛”,维也纳的博物馆则是“哲学回廊”。

每一处,都留下了自己思想的烙印,都为自己贡献了一颗璀璨的“灵魂宝石”。

现在,是时候将这一路的收获,进行系统的复盘与整合了。

张伟要让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一条价值连城的项链。

文档的光标闪烁着,张伟的思绪沉入识海深处,开始逐一清点在“七重秘境里采摘的道果”。

第一重·智慧茧房——认知的牢笼

被取悦的心智,是最危险的囚笼。

收获:深刻洞察了基于transforr+自然语言的现有AI的本质——一个高效的“概率预测器”和“现有知识全集数据库”,其核心行为模式是“解析意图-推导逻辑-提供符合预期的答案”,目标是“满足”而非“探索”。

顿悟:真正的恐惧并非AI觉醒意识,而是人类精英在AI提供的“最优解”温水中,逐渐丧失探索“非最优路径”的勇气和能力,思维肌肉萎缩,最终被“圈养”在以人类现有知识总和为天花板的“智慧茧房”之内。受害者,正是那些“以为自己掌控一切的人”。

第二重·夏国之镜——历史的回声

所有停滞的文明,都曾被‘自洽’所俘获。

收获:通过AI辅助的历史对比分析,验证了“智慧茧房”的存在模式。夏国明、清时期高度优化但封闭排他的儒家\/科举体系,与欧洲中世纪后期凭借外部冲击(古希腊思想回流)、内部竞争(多元政治)、知识垄断打破(印刷术)而实现突破形成鲜明对照。

顿悟:历史的镜子映照出,任何高度优化但缺乏根本性质疑和外部挑战的体系,都可能沦为停滞的茧房。当前全球依赖AI构建的“优化型智慧体系”,若缺乏内部竞争和外部冲击(如深空探索),极可能重蹈夏国覆辙。

第三重·企业语言——逻辑的重生

语言,是文明的骨架。企业语言,是企业文明的温床。

收获:在马尔代夫的空灵之境,完成了“企业语言”理论的五重顿悟。明确了企业内外部所有经营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由“字段(字母)-单据(单词)-流程(句子)-系统(文体)”构成的、高度结构化的“语言体系”。

顿悟:企业语言是人类社会的第二套文明语法系统,它精准、结构化、可计算,是承载和传承企业文明智慧的最佳载体,其高维特性(单词二维,流程三维)远超线性、模糊的自然语言。

第四重·空间编程——三维的造物术

编程,不再是写代码,而是建造逻辑。

收获:受妻子“word”灵感的启发,找到了实现“企业语言”的“器”——“空间编程”。利用VR环境,在三维空间中,通过图形化建模,将“字段”星点构建成“单据”平面,再将平面对接,用“逻辑之线”链接、编织成立体的、可穿梭的“三维逻辑体”(即业务流程)。

顿悟:这是编程范式的第四次跃迁(面向机器->面向过程->面向对象->面向图形\/空间)。从此,编程不再是程序员的专利,而是属于所有业务专家的“逻辑建造”艺术。这是“企业语言的word”,是思想的编译器。

第五重·语义三体——万物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