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时间,弹指而过。
对横竖纵科技的十三位“二代管理者”而言,这十四天堪称职业生涯中最漫长、也最短暂的煎熬。
他们经历了最初的混乱、中期的挣扎、以及最后几天近乎癫狂的冲刺。
今天,就是最终审判日。
会议室被重新布置过,长条桌首尾摆成了评审席。
张伟端坐中央,左侧是hR总监李娜,右侧是大内总管小玲。
评审席两侧额外添加了两位神秘嘉宾——研发老李和交付小赵,他们两位没有走远。
当然张伟把这二位请来,意味着:这次评审,确保自己不会一言堂。
对这13位来说,空气中的凝重,依然能拧出水来。
即便对自己成果最有信心的几个人,手心也在微微冒汗。
“开始吧。”张伟没有多余的开场白,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按顺序,每人二十分钟。陈述重点,直击结果。”
第一个上台的是销售部的小秦。
他深吸一口气,打开ppt,首页的标题就让评审席微微颔首——《破局传统制造业巨头:闪电战法与长期价值锚点》。
他没有赘述过程,直接亮出战绩:“两周内,我们不仅以降价10%、四周交付的条件,拿下了华东制造业龙头‘振华重工’的主脑座舱订单……”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尤其是交付的小赵,“更重要的是,我们以此为支点,撬动了整个‘振华系’。这是订单合同。”他展示了签约现场的投影,“这是他们旗下三家子公司主动发来的合作询盘邮件。”
台下响起一阵极低的惊叹。连研发老李都下意识地坐直了身子。
“这个客户,当初我们做SAp时,可是花了2年哦!”小赵也是一阵感慨,回忆起当初SAp项目的经历。
“我的闪电项目,就是拿下‘振华’并总结出可复制的‘价值锚点’谈判模型。我的长周期项目,是利用此模型,在未来六个月内,深度挖掘‘振华系’及同类型传统制造业客户,目标贡献销售部新增业绩的30%。”他数据翔实,目标清晰。
谈到招聘,他展示了一位新入职的行业分析专员,背景精准匹配传统制造业。
谈到那份沉重的“开除建议”,他展示了一份长达十页的详细报告,数据图表清晰,客观记录了某位老员工长期业绩垫底、工作态度消极的事实。
“我的建议是:解除劳动合同。同时,”他话锋一转,“我与hRbp共同建议,公司应建立更完善的‘绩效改进计划(pIp)’和内部转岗机制,避免未来再出现此类情况时,只有‘开除’一个选项。”这番话,既显杀伐决断,又露管理者的周全思虑。
张伟只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是降价10%,不是8%或12%?”
小秦坦然回答:“基于我们对竞争对手成本的测算、自身利润的底线,以及这个价格点对客户心理的冲击力。10%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最优解,而非拍脑袋。”
张伟的脸上露出了极为满意的笑容,他清晰而有力地说道:
“小秦,做得非常漂亮!”
“不仅是因为你拿下了‘振华’这个关键客户,更在于你不是靠拼价格、拼关系,而是靠一套精心计算的‘价值锚点’模型去赢得订单,这证明了你的专业和思考深度。”
“更重要的是,你成功地将一次性的销售,变成了打开一个庞大生态系的钥匙,这展现了你超越普通销售的战略眼光和格局。你为公司发现的这条路径,其价值远超过订单本身。”
这番简洁而精准的反馈,既肯定了小秦的战绩,又点明了他方法论的可贵和格局的提升,让小秦瞬间感到自己的所有思考和努力都被完全地看见和理解,心中的成就感与认同感油然而生。
这种被看见、被肯定、被需要的感觉,瞬间笼罩小秦全身。
“感谢,伟哥!后续我会再接再厉!”
“很好!”
小秦走下讲台,脚步都是飘的,那种喜悦、成就感,简直要从身体里磅礴涌出了。
“下一位,产品部小温!”
小温走上台前,深吸一口气。
她没有携带任何硬件设备,只是向评审席微微颔首,然后将一个U盘插入电脑。
“各位评委,我的闪电项目,并非一个可运行的系统,但它比一个粗糙的产品原型更重要。我完成的是社交SR产品的灵魂——它的核心功能定义、价值论证与交互原型设计。”
投影幕布上,ppt首页标题是:《“社交SR”:用对话重构供应链协同》。
“在过去两周,我访谈了公司存量客户中具有代表性的15家采购方和23家供应商。”她切换下一页,展示出一张密密麻麻的访谈记录表和分析云图,“我问了他们很多问题,此刻我归纳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在现有的供应链业务中,你们90%的时间花在处理什么业务上?以及,最大的痛点是什么?’”
“答案高度一致。”小温的目光扫过评审席,语气斩钉截铁,
“不是寻源招投标,不是智能分析看板。
而是日复一日的订单确认、交货期变更、收货对账 discrepancy(差异)处理!
这些存量业务的协同,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时间和沟通成本,而现有的系统、处理模式更像一个冰冷的单据记录仪,所有的沟通仍需依赖电话、邮件、微信,然后再手动录入ERp系统,效率低下,错误频发。”
台下鸦雀无声,尤其是几位来自交付部门的同事,下意识地点头表示认同。
“因此,我的核心论断是:我们社交SR的首要战略目标,不是帮客户管理增量业务,而是高效、无感地管理好存量业务!”她抛出了这个经过充分论证的结论,铿锵有力。
当小温讲出,基于上面的调研,得出这个结论时,张伟已经完全对她刮目相看了。
“基于此,”她继续推进ppt,屏幕上出现了三个核心模块的Axure原型设计:“我们的核心功能锚点必须是:订单协同、收发货协同、对账协同。”
紧接着,画面切换到了真正的“王炸”环节——产品交互原型图。
“那么,如何让它变得‘社交’化?如何让用户像使用日常社交软件一样自然上手?这是我最伤脑筋的地方!”小温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甚至还看了一眼张伟,好像是在调取‘道种’一样,
“我们公司的理念是‘企业智能体’这是我入职第一天伟哥就培训过我的,最近又给我们讲了‘企业智能体社交’‘企业经营语言’这些理念。
因此基于这些理念,融入进我的设计逻辑中‘两家企业间他们是平等的合作伙伴’,不是系统里的一个冰冷代码。
他们相互间应该是一对活生生的‘企业智能体’好友!
就像在qq、微信社交产品里,我们相互间是好友一样!”
屏幕上,一个极其类似微信界面的设计呈现出来了。
左侧长的像“好友列表”,但列表里的形态是“企业LoGo+xx科技有限公司”、“企业LoGo+YY零部件厂”。
右侧,不是一个传统的表单界面,而是一个类似对话的窗口。
“看,这是与‘xx科技’基于‘企业经营语言’的对话界面。”小温讲解道,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前倾身体。
“左边,是结构化数据——最新的采购订单:订单,系统自动抓取并呈现关键信息,占据了80%的展现面积,这部分是企业经营语言的主体信息载体。
而右边,则是针对这个采购订单的聊天对话框!
这个对话框的功能,和微信的一模一样。
这个聊天框,是企业经营语言的附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