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是这样的么?!哈哈,我还以为投资人希望全方面了解创业者的方方面面了。哈哈!”张伟有点小尬的,打着哈哈。
“不谈这个,不谈这个!过了,过了!”林总一阵摆手。
张伟挠挠鼻子,笑着打圆场:“我还以为投资人喜欢信息越全越好呢。”说到正题,他又把语气收回来,“但认真讲,林总,这样的股权结构,对你们投资来说足够清晰、好看,也更安全。”
林总重新坐下,尽管刚才失态,但他的思绪却比任何时候都清醒。
他知道,张伟接下来要讲的,才是真正的“王牌”。
“第一,我是绝对大股东,这代表我无论如何都会对公司负责,会担起公司的重担。”张伟的声音掷地有声,他没有看任何文件,所有数据都在他脑子里,
“第二,当年我在分配股份时,按照《心力》那本书讲述的,一家公司创始团队占据90%的价值,而创始团队中创始人占据90%的价值。按照这个计算逻辑,创始人应该给自己分配81%的股份。”
林总听到这里,内心一阵不屑。“这不还是想多拿股份吗?典型的创业者小家子气。”他在心里默默吐槽。
然而,张伟接下来的话,让林总的表情彻底凝固在了脸上。
“但是,我没有这么做。”张伟平静地说道,“我直接从最开始,就预留了30%的股份作为期权。我自己只拿了70%的股份。这意味着,未来我们不用为了给管理团队分配股份,而稀释你们投资人的股份,只需要从这30%里,逐年拿一个点出来分,就行了。”
这番话,如同晴天霹雳,在林总的脑海中炸响。
他猛地抬起头,死死盯着张伟,眼神中从最初的轻蔑,变成了难以置信,最终,是前所未有的震撼。
30%?
这在整个投资圈都是凤毛麟角。
大多数创业者,为了牢牢掌控公司,别说30%,能拿出10%的期权池都算是非常有格局了。
而张伟,居然直接预留了30%。
林总在心里迅速盘算起来:如果这家公司能顺利上市,市值达到百亿甚至千亿级别,这30%的期权池,对投资人而言,意味着什么?至少节约几亿,甚至几十亿的稀释成本!这已经不是格局的问题,这是钱,这是对投资人来说“神级设计”啊。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张伟在工商注册里是唯一的创始人股东了。
原来不是抠门,而是他早已把所有事情都考虑到了极致!
“张伟,这股权结构真是神了啊,你是怎么想到的?”林总的声音有些颤抖,他此刻看张伟的眼神,已经不再是审视,而是纯粹的赞叹。
“做顾问的时候看书,我本身是SAp的财务顾问,对这块很敏感,经常分析他们的财报。”张伟坦然地回答,语气中不带一丝炫耀,“其次,为了论证创业,我足足找了三十多个投资人交流。只是交流取经,不是为了融资。当然,后来有了chatGpt,就更方便了。”
林总长叹一声,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他觉得自己今天的认知被彻底刷新了。
这个年轻人,将每一个环节都卡得死死的,不给未来的任何一个bUG留下运行崩溃的机会。
“你这股权结构设计,简直没谁了啊!太棒了,堪称完美!”他由衷赞叹。
张伟心想,必须的,我一个码农,按照‘树上有10只鸟....’的逻辑来思考的,不但是公司的股权合理,现在连家庭的股权分配这个bug,也被我用SpV公司给修复了。
码农掌控的事态运作逻辑,必须要卡住各种bug,否则程序就要跑崩溃掉,SAp叫AbAp dup。
林总觉得,是时候祭出他最后的杀手锏了。他要用最刁钻的问题,来找到这个“完美”表象下的裂缝。
他直起身子,双手交叉,一脸的“邪魅”看着张伟,嘴角勾起一抹胜券在握的弧度。
“最后一个问题了,张伟。”他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富有侵略性,仿佛一个狩猎者在逼近猎物。“你现在的产品‘企业智能体主脑掌控座舱’,各种想象空间和增长逻辑,基本都已经清晰了。在投资人圈,这叫‘利好出尽,即是利空’。”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几个字眼在空气中发酵。他知道,这能让大部分创业者立刻陷入被动。
“因为你的天花板已经封死了高度,即使现在还没触摸到,但从投资,投未来的角度,你的投资价值,是一个固定值了。它没有了无限增长的故事,不是谁都像马斯克那样,讲一个宏大的、永无止境的梦想故事。”
林总自信地看着张伟,他相信,这个问题,张伟肯定无法应付。
这就像一个完美的数学题,所有的已知条件都给了,解法也明确了,那么它的答案就是唯一的。
在资本的世界里,这就不再具备“超额回报”的诱惑力。
然而,张伟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甚至连一丝凝重都没有。
他只是微微一笑,那是一种洞悉一切,甚至带着一点小孩子恶作剧得逞后的狡黠。
“林总,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张伟坦然回应,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但我认为,您理解的‘天花板’,只存在于您对我们第一款产品的认知里。而我们,早已经看到了下一代,甚至是下下代的产品形态。”
他没有急着给出答案,而是缓缓地,将一个新的世界图景,展现在林总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