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贸大厦的电梯安静合拢,将刚刚结束演示的张伟和吴总送走。
厚重的会议室门“咔”一声关上,仿佛把方才那股热血沸腾的激情也一同锁在了外面。
屋里只剩下空空的杯子、若有若无的咖啡味,还有三块仍亮着屏的显示器。
此时,王总收到了一条吴总发来的微信消息,“王兄,张伟这个项目如何?你们有意向往下跟不?”
“吴兄,这次项目质量很高啊,就看后续数据和尽调了,如果都没问题,这个项目稳了。”王总快速的在手机上回复着消息。
吴总和张伟分开后,收到了王总的消息,一脸的兴奋,计划着如何高位套现,截胡张伟的这次A轮融资,他哼着小调,上了特斯拉一溜烟没影了。
会议室里。
“开始吧。”主投人李总脱下西装往椅背一搭,松了松领带。
他眼神里的好奇和兴奋不见了,转而透出冷冰冰的审视,“把张伟留下的‘干货’,和沟通记录,喂给chatGpt。”他朝屏幕抬了抬下巴。
负责风控的王总重新摊开他那本厚得像砖头的笔记本,笔拿在手里:“问题得问对。我们不是来再听一遍美好故事的,是要做扎实、能验证的投资研判——让AI干活。”
年轻的分析师小赵深吸一口气,像要进行某种仪式。
他接上电脑,左边屏幕铺开张伟留下的文件树:架构图、客户日志、销售流程说明、财务数据……右边,只有一个空白的AI对话框,像个沉默的裁判。
小赵手指飞快地敲下一串指令,这不是普通提问,而是一段“提示词”,专业的投资人提示词。
每一个字都透着投资的理性:
“你现在是A轮投委会的AI风控官。只用我提供的资料做评估,不准自己瞎猜。
你要输出:最终结论、综合打分、风险清单、证据来源、核查清单、数据缺了什么、尽调建议、未来情景推演……
项目简介:这是一家进入A轮的to b+VR+AI公司,详情见附近‘横竖纵公司介绍.doc’。
现有客户66家,上线48家,活跃48家,主要是制造企业。还有43张意向单。
正在拓展其他区域。实施周期2个月。首年毛利30%。
提供给客户cEo管理层用VR看数据,一线用户用网页端。
续费数据暂无(因为都是新客户)。
申请了203个专利,进入实审128个。
钱怎么花:40%扩张、30%研发、20%渠道、10%备用。
首年合同额35万\/家;但所谓‘20%续费’根本没说是维保还是软件订阅——差别巨大。
xR硬件加价20%;
年增值服务收30%。
其他详细信息见附件。”
小赵用力按下回车。
几秒钟,安静得只听见空调风声——chatGpt正在吞噬所有信息。
然后,右侧屏幕突然开始疯狂输出回答,条理清晰,冷静得像块冰。
最终结论:
倾向:有条件通过(整体看好,但有致命问题必须先解决)
前提条件:
必须说清楚:明年续费到底是维保费(7万)还是全价订阅费(35万)?这直接决定这是传统软件还是SaaS公司——估值天差地别。
必须去客户现场验证:不用VR头显、仅靠网页能否完成全流程交付?实施周期必须≤2个月。
最强支持点(3条):
价值闭环清晰:从行动日志→指标改善→组织行为改变,链路完整,VR+网页双模式降低使用门槛。
有复制打法:销售已经模式化,交付已有Sop标准化,构建了总部支持区域拓展的模式。
有差异化壁垒:不是纯AI跟风,有to b的行业壁垒+xR的创新性,同时靠专利和交付方法形成区隔。
李总看着屏幕,嘴角一扬:“冷冰冰的,合我胃口。继续,给这个项目做一个全身扫描。”
第二屏结果弹出,像一份体检报告:
【五维雷达图】:
市场潜力 4.5:cEo市场潜力巨大。
技术壁垒 4.5:技术壁垒较高,需要tob+VR+AI全技术、业务链路打
财务状况 3.0:财务数据波动较大,建议详细分析原因
合规安全 4.0:产品数据安全、客户需求平衡合理
团队结构 4.0:核心团队合理
【风险清单】:
红灯1:明年的钱靠不靠谱?现在看不到真实续费口径,需要验证客户增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