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自己的尝试中,做了完整的客户主数据配置、订单流程配置、甚至是报表格式匹配。
还有给周哥录了教学视频,写了用户手册,自己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专业。
可周哥根本没要这些。
他要的是:微信、记账本、准时交货、做事不添乱。
这一刻张伟明白了,自己这一套专业能力,如果站错了立场、忽略了场景,再强大都只是技术秀。
张飞战力无敌,但是让他去绣花,一样会被骂的体无完肤,这就是错位匹配。
张伟从抽屉里拿出A4纸,画了一个客户体验象限图,这是就是“咨询”,张伟这是要自己给自己做一回咨询了。
横轴是“系统复杂度”,纵轴是“客户真实价值”。
张伟把SAp系统标在右上角,那是自己最熟悉的世界,大企业的业务逻辑、高强度的流程管理、紧密的财务核算、恰如其分的跨部门协同。
但自己给周哥部署的那套IdES,站在周哥的角度,却落在了右下角,技术复杂、价值极低。
SAp本是为世界五百强量身定制的航空母舰,却被自己当作“创业试验工具”扔给了只有8个人的小厂。
而周哥手中的“纸+微信+手工Excel”,恰恰落在了左上角——简单粗暴,但精准有用。
张伟苦笑了一下。
从业几年,第一次在认知图里,把自己放进了“错配”。
张伟抬头望了一眼窗外,蓝天白云,甚是纯洁。
张伟翻开了《商业的本质》有一页,写了字还标注了两条杠杠,还打了波浪线。
写的是“不要做一款能‘被使用’的产品,而是做一款‘被想用’的产品。”
张伟突然觉得“周哥不是不懂系统,是根本不想用,和懂不懂没关系。”
张伟脑海里浮现周哥看着VA01订单录入界面时的表情,先是懵,然后烦,最后叹了口气!
那一刻没有任何语言,只有一声带着温度的“我用不上”。
张伟深吸一口气,翻开《赢的答案》。
又一段话映入了眼帘“所有的商业计划里,最难的是诚实。你必须诚实地承认自己不懂客户、不懂市场、不懂需求,然后才能真正进步。”
张伟拿出笔记本,写下了一段文字:
【第一次创业复盘】
项目目标: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实施方式:使用SAp IdES部署销售订单与客户管理系统
用户画像错误:目标用户无正式It系统使用习惯,业务流程高度依赖人情与经验
最大认知偏差:以技术逻辑为中心设计系统,而非以客户行为为中心
本质问题:没有从“做方案”转变为“解决问题”,以顾问身份做产品,结果注定失败
写到这里,放下了笔,眼神逐渐清明。
张伟终于开始真正思考,如果有一天我要做一个to b的产品,我该从哪里开始?
张伟接着翻回《杰克·韦尔奇自传》,GE通用的六西格玛质量革命。
韦尔奇并不是凭空推出的改革,而是从工厂一线的问题出发,找出客户最在意的指标,然后反推流程、制度、培训与评估机制。
他没讲“技术”,却成功让技术发挥最大价值。
张伟合上书,喃喃道“从客户的痛点开始,不从我的强项开始。”
重新打开笔记本,写下了一份草图草案:
【项目概念草案】
目标用户:小型制造企业(10人以下)
核心场景:客户管理+简单订单录入+催款提醒
关键原则:
无需培训,一看就会。
手机端可操作,用户可选字段,不强制填写。
功能逻辑围绕老板日常沟通流程设计。
名字张伟还没想好,功能也不完整,但这是张伟第一次不以“实施顾问”的身份看世界,而是以“产品经理”的视角,重塑世界。
杰克韦尔奇这套书,不但帮助张伟和cFo王总打的有来有回,现在居然成为自己审视“伤口”的绝佳良药。
张伟这算是开发出了,书的第二种方式啊。
对外展示才华,对内熬练己身。
“书,真是人类智慧的阶梯啊!”
未来自己读书,不应该那么功利了,即使没有王总、李总、杨总.....,自己也要坚持下去。
下午5点,张伟收拾桌面,把笔记夹好放入抽屉。
张伟知道,自己还没有开始真正创业,也不再着急去创业。
但这场复盘,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第一次“自我剖析”的审视。
换成毛教员的话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