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树上的“调和之星”徽记在晨曦中散发着恒定而温润的光辉,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守望者平静的呼吸。庭院中的光线层次分明,既有统观星海的宏观视野,又不失对一草一木的细腻感知。空气里流淌的决策数据包如同循着既定轨道运行的星辰,有序而沉稳。成为核心监护者的日子,在一次次精准的仲裁与考较中平稳流逝,顾家四人已逐渐适应了这份俯瞰星海、执掌平衡的职责。
然而,真正的考验,往往源于最细微的涟漪。
规则网络捕捉到的异常,起初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杂音”。位于网络边缘,一个编号为K-73的、资源贫瘠的原始文明星球,其内部一种罕见的、能微弱影响生物情绪的放射性矿物,因一场偶然的地质活动,活性骤然提升了零点三个百分点。这种提升,对于宇宙尺度而言,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但顾守暗的虚无之瞳,却在第一时间锁定了这丝微澜。他的推演能力与至高权限结合,瞬间沿着因果链向下延伸,看到了一个令人心悸的可能未来:
K-73星球上的某种飞蛾,因其生物电波对这种矿物辐射极其敏感,其种群数量将在三年后因辐射提升而爆发性增长。
这种飞蛾是另一种名为“晶翼鸟”的生物的主要食物。晶翼鸟种群随之扩张。
晶翼鸟的迁徙路线,将恰好穿过一个正在进行亚空间跳跃实验的、名为“星梭联盟”的初级星际文明的航道窗口期。
一次概率极低的碰撞将发生,导致星梭联盟一艘实验舰失控。
失控的实验舰将坠毁于邻近的一个尚未具备太空航行能力的、和平的农业文明主星,引发全球性生态灾难,并间接导致该农业文明在绝望中走向极端军国主义,最终在数百年后成为周边星域的不稳定因素……
一条始于一只飞蛾,最终可能导致星域动荡的、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清晰地呈现在顾家四人面前。
这并非恶意攻击,也非文明自身的错误抉择,仅仅是宇宙无数偶然交织出的、一个近乎于“命运”的玩笑。按照星火网络以往的不干预准则,或许会任由其发展。
但现在,他们是核心监护者。他们看到了,便有了责任。
“我们可以轻易阻止,”许念轻声道,指尖星光指向因果链的起点,“只需要微微调整K-73星球的地壳应力,让那场提升矿物活性的地质活动延迟万年发生。”
顾归辰的银铃发出一个表示“可行”的清脆单音。
“超逻辑探求者”也提供了数种更精准、影响更小的干预方案,比如精准清除部分飞蛾卵,或者微调晶翼鸟的基因使其对飞蛾兴趣降低。
干预,轻而易举。但问题随之而来:
为了阻止一个未来的、概率性的灾难,他们是否有权抹去一个星球上一次“自然”的地质活动?有权决定一个飞蛾种群的兴衰?有权改变一个鸟类的演化路径?
这次干预的“权”的边界在哪里?如果今天可以因为一个“可能”的坏结果而干预一个原始星球的自然进程,那么明天,是否也可以因为一个“可能”的好结果,去强行扭转某个文明的发展方向?
这看似微小的干预,是否会在更宏大的因果网中,掀起无法预料的、更大的波澜?
不干预,可能目睹一个和平文明的毁灭,并埋下未来动荡的种子。
干预,则意味着打破了“自然演化”的某种神圣性,开启了一个由“监护者”主观判断来修剪宇宙因果树的危险先例。
这是一个两难的困境,无关力量,只关乎理念与权限的边界。
顾言深沉默良久,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因果,看到了更深处:“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这是在拷问我们,作为监护者,究竟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命运’本身。”
顾守暗的推演显示,无论干预与否,都会产生无数新的可能性分支,无法评估孰优孰劣。
许念感受到的是一种创造者面对自身造物时的敬畏与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