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破帷 > 第236章 光回家了

第236章 光回家了(1 / 2)

天光破晓时,林昭然正坐在窗前,研着一方半旧的端砚。

墨锭在砚池里缓缓打着圈,无声无息,只将清水一点点染成浓得化不开的黑。

她已很久不曾写过奏疏,也不再草拟任何关乎国计民生的条陈。

这墨,是为抄一卷闲书备下的,也或许,什么都不为,只为听这研磨间几不可闻的沙沙声,像是听着时间在自己指尖流淌。

一只信鸽扑棱着翅膀落在窗棂上,脚环上系着一卷细细的麻纸。

是程知微的信。

展开信纸,字迹冷静克制,一如其人。

然而纸上描摹的景象,却带着海风的咸腥与暖意,扑面而来。

他写道,他回到了南方的溪口,那曾激荡出第一声“问”的地方。

泉眼已被泥沙掩埋,回响归于沉寂,只剩大海单调的呼吸。

他看见村童用两片瓦罐碎陶制成线轴,放飞一只系着潮音纱的纸鸢。

那孩子说,纸鸢“生来就会唱”。

林昭然的指尖在“生来”二字上轻轻一顿。

信中继续写到,风中那熟悉的鸣音,竟引得湿沙之下,深埋的空心砖透出微弱的星光,如遥远星辰的喘息。

而他,程知微,她最冷静、最执着于“源头”的继承者,只是走上前,用脚掌轻轻将那片沙地抹平,直到最后一丝光的痕迹也被彻底掩盖。

“现在,连‘源头’都不必找了。”信的末尾,是这样一句话。

林昭然将信纸对折,放在桌角。

她没有笑,也没有叹息,只是觉得多年来一直紧紧压在胸口,那块名为“传道”的巨石,终于随着那被抹平的沙地,无声地沉入了潮底。

她不必再忧心火种是否会熄灭。

因为当人人都以为火种源于火把时,它其实早已在黑暗中,学会了自己呼吸。

午后,柳明漪的信报夹在村妇送来的菜篮里,是一方素帕,上面用米汤绘着几不可见的脉络。

以火轻烤,字迹才缓缓浮现。

柳明漪去了北地,昔日烽火连天的破败戍堡,已成了一座寻常驿站。

墙缝里,当年她们悄悄塞入的潮音纱残存数缕,在风中轻颤,发出低语般的声响。

一个避雨的旅人听了,皱眉问:“谁在说话?”守着驿站的老卒笑着答:“风呗。这墙老了,就爱念叨。”

林昭然的目光落在“念叨”二字上。多么寻常,又多么妥帖。

柳明漪写道,她曾想取出最后一枚银针,将这残纱重新缝固,为那些被遗忘的牺牲,留下一点执拗的痕迹。

可当她站在屋檐下,看着雨水冲刷着墙垣,听着风与墙的对话,她最终只是将那枚陪伴了她半生的银针,深深插入了驿站墙角的泥地里。

“有些声音,不该被留住,只该被路过。”

林昭然将素帕凑到烛火边,看着那些字迹在火焰的舔舐下,一点点变黄、卷曲,最终化为灰烬,散入风中。

柳明漪埋下的是一根针,又何尝不是埋下了那个织网的自己。

当天地间处处皆是无形的丝线时,那个最初的织网人,便可以安然退场了。

夜深人静,风雨大作。

林昭然在床上辗转,陷入一场光怪陆离的梦。

她又回到了那间朱漆斑驳的政事堂,沈砚之就站在她面前,却不是在朝堂之上,而是在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之前。

火焰吞噬的,正是那部曾掀起滔天巨浪的《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