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暗巷闻声(2 / 2)

沈炼目光一凝。乙卯年李主事暴卒案,他略有耳闻,是一桩多年前就已定性为“突发恶疾”的旧案,但坊间一直有被害灭口的传闻。这封匿名信,不仅点明了他“善断疑狱”的名声,更直接抛出了一桩涉及朝廷官员、敏感且陈年的悬案,试探之意,昭然若揭。背后之人,可能是与李主事有旧、心有不甘的同僚或亲属,也可能是想借此案掀起风浪、攻击政敌的势力。

短短数日之内,来自勋贵管家、豪商代表、神秘匿名者等不同方向的“橄榄枝”或“诱饵”,以各种隐秘的方式,递到了沈炼及其核心手下的面前。

沈炼将纸条凑近烛火,看着它缓缓卷曲、焦黑,最终化为灰烬。他的脸上,没有任何得意或欣喜的神色,反而笼罩着一层更深的凝重。

他清晰地认识到,这绝非好事。这些接触,看似是“赏识”和“求助”,实则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政治算计。

* 答应勋贵管家的请托,便可能卷入高门内部的倾轧,成为权贵私斗的工具,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

* 收下豪商的贿赂,则无异于将锦衣卫的公器变为私刃,一旦事发,便是万劫不复。

* 调查那桩敏感旧案,更是如同在悬崖边行走,极易触动某些大人物的敏感神经,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势力,看中的并非他沈炼本人,而是他身上那层“北镇抚司总旗”的身份,以及传闻中“能办事、尤其能办脏事、险事”的“能力”。他们想利用的,是一把可能更快、更狠、更不按常理出牌的“刀”。

绝不能成为任何人的刀!

沈炼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冰冷而坚定。他迅速做出了决断。

对于赵小刀反馈的勋贵管家试探,他明确指示:“婉拒。 告知对方,北镇抚司职权有定,不敢僭越。若确需协助,可通过正规渠道,呈报文牍,由上官定夺。” 态度恭敬,理由充分,不留任何私下交易的余地。

对于张猛遭遇的码头贿赂,他下令:“锦囊原封不动,交由赵小刀处理。 设法摸清是哪个商号的手笔,记录在案,严加戒备。日后若再遇类似情况,一律严词拒绝,必要时可示警驱离。” 划清界限,杜绝腐蚀。

对于那封匿名信,他选择置之不理。既不回应,也不追查,让其石沉大海。这是最稳妥的处理方式,避免被拖入任何不可控的漩涡。

然而,沈炼也并非一味地封闭隔绝。他深知信息的重要性。他吩咐赵小刀,对于这些来自各方的接触和试探,虽不回应,但需暗中留意、记录,分析其来源、动机和背后的势力纠葛。将这些信息,作为窥探京城暗流涌动的一个特殊窗口,用以判断风向,预警风险。

谨慎,但不闭塞。

拒绝,但求洞明。

沈炼走到值房窗前,望着窗外渐渐沉落的夕阳和开始点亮的三两灯火。他感到,自己仿佛站在了一条越来越狭窄、两边都是深渊的独木桥上。桥下,无数双或贪婪、或忌惮、或算计的眼睛,正从黑暗中窥视着他,等待着他行差踏错的那一刻。

名声,这看似耀眼的光环,此刻却化作了无数道聚焦在他身上的、充满危险意味的探照灯。

他轻轻关上了窗户,将渐浓的夜色和潜在的危机,一并关在外面。值房内,重归寂静。只有他沉稳而清晰的心跳声,在提醒着他,前路漫漫,必须步步为营。

暗巷已闻声。

是福是祸,唯有靠绝对的清醒和如履薄冰的谨慎,才能在这片充满诱惑与杀机的暗夜中,寻得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