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暗流寻踪(2 / 2)

在城隍庙前熙熙攘攘的杂耍摊贩人群中,他与一个卖耗子药的邋遢老汉错身而过,手指极快地在对方摊位的破布上划过一个约定的符号。老汉浑浊的眼睛眨了眨,继续有气无力地吆喝着他的“祖传秘方”,但庙前庙后那些乞儿、小偷、以及靠消息换饭吃的闲汉们,很快就会在看似无意的闲聊中,开始留意那些与“飞檐走壁”、“奇巧机关”相关的只言片语。

甚至,在教坊司后街那脂粉香气与靡靡之音缭绕的暗巷口,他借着夜色掩护,将一张卷着细小银锞子的纸条,塞给了一个匆匆走过的、低眉顺眼的乐户女子。女子身影婀娜,迅速消失在深宅后院。赵小刀清楚,这些穿梭于达官贵人府邸之间的乐户伶人,往往是最不引人注意,却也最能听到某些隐秘谈话的耳朵。

这些“节点”人物,身份各异,地位卑微,如同散落在京城这潭深水下的一颗颗不起眼的石子。平日里,他们沉默无声,与常人无异。但一旦被特定的信号激活,他们便会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和渠道,悄无声息地扰动起各自所在的那一小片水域,将细微的涟漪,通过一张张错综复杂、肉眼难见的关系网,最终汇聚到悦来茶馆老黄那里。

这就是赵小刀经营多年的“蛛网”——并非一个严密的组织,而是一个基于利益、人情、乃至些许胁迫而构建起来的、松散却极其有效的信息感应网络。它没有固定的形态,却无处不在;它不显山露水,却往往能捕捉到官方渠道根本无法触及的、来自社会最底层的真实动向。

对工匠系统的排查,如同筛沙淘金。要找出那些隐藏在寻常铺面之后,真正有本事打造“奇物”的巧手能人。重点关注“新”、“奇”、“隐”。这需要线人们以定制农具、修理锁具等为借口,与匠人们巧妙周旋,从他们的只言片语、神色变化、乃至铺子里的边角废料中寻找蛛丝马迹。

对江湖人物的搜寻,则如同林中辨踪。要锁定那些身怀绝技、行踪飘忽的“梁上君子”。线索可能来自酒后的吹嘘、赌场的纠纷、妓院的闲谈,甚至是一次偶然的目击——某个身影在夜空中一闪而过的轻功,某件不经意间露出的、非同寻常的随身器械。

整个过程,必须如春风拂面,了无痕迹。绝不能大张旗鼓,绝不能暴露意图。因为对手绝非庸碌之辈,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使其如惊弓之鸟,远遁千里,甚至可能引来更危险的、来自暗处的反噬。

暮色渐渐四合,京城华灯初上,白日里的喧嚣沉淀下去,另一种属于夜晚的、更加隐秘而躁动的活力开始浮现。赵小刀独自立在一座横跨污浊河道的石拱桥的阴影下,望着桥下黝黑的水流和两岸星星点点的灯火。

他仿佛能感觉到,脚下这座庞大的帝都,正有无数条无形的信息暗流,在他刚刚播下的种子催动下,开始缓缓涌动、交汇。茶馆里的只言片语,码头上的交头接耳,市井间的流言蜚语……所有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碎片,最终都将指向那两个核心的目标——特殊的工具,和可能使用它的人。

这是一场在水面之下进行的狩猎。猎手隐匿了身形,猎犬收敛了吠声,只有最敏锐的嗅觉和耐心,才能在这片浑浊的暗流中,嗅到那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猎物的独特气味。

京城依旧歌舞升平,车水马龙。

但一张针对“完美盗窃”背后黑手的无形大网,已然在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落,悄然张开。

暗流,已开始寻踪。

只待那微弱的涟漪,传来确切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