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表面的平静(2 / 2)

“何止是铁板!那可是永亭伯府!虽说败落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上头的关系盘根错节!是咱们南衙能随便动的?”

“啧,年轻人,就是气盛!想立功想疯了,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话也不能这么说!沈总旗查的毕竟是实打实的命案!那些姑娘死得不明不白……”

“嘘!小声点!命案?现在还有谁提命案?北衙的结案公文白纸黑字写着呢!那就是江湖仇杀!再说,命重要还是前程重要?得罪了北衙和勋贵,以后还想不想在锦衣卫这行当里混了?”

“我看啊,沈总旗这次……悬了!就算指挥佥事大人想保他,北衙那边记了这笔账,日后少不了给他小鞋穿……”

这些议论,如同无形的冷箭,从四面八方悄然射来。有的充满世故的“同情”,有的带着幸灾乐祸的嘲讽,有的则是纯粹的畏惧与划清界限。

沈炼走过长廊时,能明显感觉到某些同僚闪烁躲避的目光、骤然冷却的热情以及那瞬间的、尴尬的寂静。昔日因他屡破奇案而积累的些许威望,在绝对权力的碾压与“不识时务”的标签下,似乎正悄然瓦解。

当然,亦有不同的声音,藏在更深的沉默里。

一些同样心怀热血、却久经压抑不得志的低阶缇骑,在私下无人处,望向沈炼背影的目光中,则带着隐晦的敬佩与不甘。他们佩服他的胆量,不甘于这浑浊的世道。但这份敬佩,在现实的巨大压力下,也只能化为一声无声的叹息,深埋心底。

上司的态度也变得微妙而冷淡。指挥佥事不再单独召见他询问案情的“独特见解”,分配下来的公务也尽是些鸡毛蒜皮、毫无风险的琐事,仿佛在刻意将他“边缘化”,让他“冷却”。这是一种无声的警告,也是一种变相的保护——至少,暂时无人再来追究他“惊扰勋贵”的责任。

沈炼对这一切,心知肚明。

他依旧每日点卯、应差、巡查、归档,行事愈发低调,言语愈发谨慎,甚至显得有些过于顺从与沉默。仿佛真的被那日的阵势吓破了胆,认清了现实,准备安心做一个循规蹈矩、明哲保身的普通总旗。

然而,只有最亲近的几人,才能从他偶尔抬眼望向窗外、望向北方或东方时,那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冰冷刺骨的锐芒中,窥见到那被强行压抑的、未曾熄灭的……风暴的核心。

表面的平静,不过是蛰伏的伪装。

冰封的河面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那来自诏狱深处、以血书写的“海外”、“贡船”四个字,如同四枚烧红的烙印,深深地烫在他的心底,日夜灼烧,无法磨灭。

他在等待。

在积蓄。

在黑暗中,无声地磨砺着他的爪牙。

风暴眼的平静,往往预示着下一轮……更加猛烈的、足以摧毁一切的惊天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