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往深处,惊喜越多。在一处废弃的旧矿洞洞口,赵罗发现洞壁上的泥土呈红黄色,质地细腻,摸起来滑腻不沾手。他抠下一块,用力捏了捏,泥土能塑成各种形状,晒干后也不易碎裂。
“这是……耐火土?”赵罗心里一阵狂喜。这种粘土耐高温,是做熔炉内衬的绝佳材料!之前他还在愁怎么解决熔炉耐高温的问题——普通泥土烧不了多久就会开裂,有了这耐火粘土,建高炉的关键难题就解决了!
“五叔公,您试试这土,”赵罗递过去,“用水和了,捏个坯子烧烧看,是不是不容易裂?”
赵五叔公常年和泥土打交道,捏了捏便点头:“这土‘筋骨’好,烧出来准结实!做风箱的挡板、熔炉的内壁,再合适不过!”
赵罗几乎要笑出声来。铁矿、石灰石、耐火粘土——炼铁最核心的三种资源,竟然在这一片山里全找到了!
更让他意外的是,在耐火粘土矿洞的深处,竟有一股细细的水流从岩壁渗出,滴落在下方的石洼里,积成一汪清水。用手一摸,冰凉甘甜,比山涧的水更洁净。赵五叔公尝了一口,咂咂嘴:“这水是活水,从石缝里渗出来的,怕是常年不断。咱们要是在这儿建熔炉,就近就能取水,省得来回搬了!”
年轻后生在羊皮上飞快地画着:“耐火土洞,内有渗水,可作熔炉址。”
夕阳西下时,一行人终于往回走。羊皮上已经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标记——铁矿脉的位置和储量、石灰石坡的范围、耐火粘土洞的方位、水源的分布,甚至还有几处适合设陷阱的隘口、可能有野兽出没的山谷,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回到营寨,族人们见他们回来,都围了上来。赵远看到赵罗脸上抑制不住的笑意,忙问:“怎么样?”
赵罗举起那张画满标记的羊皮,扬声对众人说:“叔伯们,婶子们!咱们铁石山,不是荒山,是真真正正的金山!”
他指着羊皮上的记号,一一说明:“这里有好铁矿,够咱们打十年工具;这里有白石,能让铁炼得更纯;这里有耐火土,能建结实的熔炉;还有好几处水源,常年不干!”
众人看着羊皮上的标记,听着赵罗的话,先是愣了愣,随即爆发出抑制不住的欢呼——之前的不安、惶恐,在这些实实在在的资源面前,烟消云散。
赵罗看着族人眼里重新燃起的光,又想起初到铁石山时的荒凉,想起赵家村的绝境,眼眶微微发热。他举起手里的小铁锤,朝着铁石山深处的方向,用力喊道:
“天不亡我赵家!”
“此地资源,远超想象!咱们在这儿,一定能活下去,而且能活得比以前好!”
声音在山谷里回荡,带着少年人的激动,也带着绝境逢生的笃定。夕阳的金辉洒在铁石山的岩石上,仿佛真的给这座荒山镀上了一层金色——那是属于赵家的,在乱世里扎根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