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 > 第13章 守岁夜话围炉坐,家长里短暖心扉

第13章 守岁夜话围炉坐,家长里短暖心扉(2 / 2)

石头爹也转头问起了马骥的“来历”和“打算”:“马先生,你这一路游学,也去过不少地方,俺们这靠山屯偏僻,比不得城里热闹,委屈你了。等开春了,你有啥打算?是继续游学,还是找个地方安定下来?”

马骥放下手中的茶杯,沉默了一下。他依旧用“迷路书生”的身份含糊应对:“石头叔,我也不知道。我本是想游学增长见识,没想到途中遇到意外,迷了路,才来到这里。靠山屯很好,你们也待我很好,我很感激。等开春了,我想先四处看看,至于以后,还没想好。”

他没有说实话,一是怕吓到他们,二是觉得说了他们也不会相信。但他还是真诚地分享了一些他“游历”各地的见闻,当然是经过严重改编的:“我去过江南,那里的园林很精巧,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跟画一样;也去过北方的大城市,那里的面食很实在,面条、馒头,管饱;还去过海边的港口,看到过很大的船,还有很多外国人,他们的穿着、说话都跟我们不一样。”

石头一家听得啧啧称奇,石头娘感叹道:“还是马先生有福气,能去那么多地方。俺这辈子,就去过镇上几次,最远的就是去邻村喝喜酒,哪也没去过。”

石墩也满眼羡慕地说:“马大哥,你说的海边港口,真的有很大的船吗?比俺们村渡口的船还大?”

“大多了!”马骥笑着说道,用手比划着,“有好几层楼高,能装几百人,还能装很多货物,能在海上走几个月,去很远的地方。”

石墩听得眼睛都亮了,充满了向往:“真厉害!俺以后也想去海边看看,看看那么大的船。”

炭火噼啪作响,锅里的红薯和土豆已经烤好了。石头娘用筷子把它们夹出来,放在盘子里,烫得她不停地换手。“来,尝尝,烤得焦焦的,可甜了!”她把烤红薯分给大家。

马骥拿起一个烤红薯,烫得左手倒右手,吹了吹气,剥开焦黑的外皮,露出金黄的瓤,散发着浓郁的甜香。他咬了一口,甜丝丝、软糯糯的,带着炭火的焦香,比煮红薯好吃多了。

大家一边吃着烤红薯、烤土豆,一边继续闲聊,话题从农事、婚事,聊到村里的趣事、镇上的新闻,再聊到对新一年的期盼。没有争执,没有算计,只有彼此的关心和真诚的交流。

马骥坐在其中,听着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感受着炭火的温暖,闻着空气中弥漫的食物香气,心中被一种巨大的安宁和幸福感所充满。这种“家”的感觉,是他穿越以来,无论是在草原的奔放、临安的市井、紫禁城的压抑,还是澳门的异域风情中,都未曾如此深切体验过的。

他甚至恍惚觉得,自己或许本就属于这里,属于这温暖的炉火,属于这琐碎而真实的唠叨,属于这朴实而真挚的亲情。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远离时空的奔波,远离未知的危险,就这样在靠山屯安安稳稳地生活,似乎也是一种幸福。

“要是能一直这样下去,也挺好的……”他脑子里闪过这样一个念头,但随即又被胸口挂坠那愈发明显的饱和感所提醒。他知道,这种宁静的生活,对他来说,或许只是一场短暂的梦境。

他胸口的挂坠,在这静谧温馨的守岁夜话中,吸收着那由亲情、安稳、以及对平凡生活满足感汇聚而成的“家”的能量。这股能量不炽烈,不喧嚣,却如同那炭火般,持续而恒久地温暖着挂坠,让其悸动变得无比平和、圆融,仿佛达到了某种和谐的极致,光芒柔和而内敛,充满了安宁的力量。

夜深了,炭火渐渐小了,孩子们的笑语也消失了,村里变得格外安静。石头娘打了个哈欠,说道:“不早了,大家都早点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

大家站起身,各自回房休息。马骥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犬吠声,感受着身上的暖意,嘴角带着微笑,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这是他穿越以来,睡得最安稳、最踏实的一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