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的兴奋劲儿还未完全褪去,年初三、初四的靠山屯,节日气氛便转向了另一种更日常、也更富情趣的娱乐——唱山歌、听小戏。南方丘陵地区,山林密布,田地分散,山歌本就是村民们劳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田间地头,山坡林间,劳累时唱一曲,排解疲乏;思念时唱一曲,寄托情愫;高兴时唱一曲,分享喜悦。年节时分,无需特意组织,茶余饭后,只要有人起头,便能自发地聚起一些小圈子,你唱我和,对歌取乐。
这日晚饭后,月光如水,洒在石头家的小院里,给地面镀上了一层银霜。院子里的柴火灶还残留着烟火气,石头娘收拾完碗筷,在院子里摆了一个小火盆,点燃了木炭,烤着红薯和花生。左邻右舍的几个年轻人闻讯,都不约而同地聚了过来,有石锁、石柱,还有几个年轻的姑娘和媳妇,围着小火盆坐了一圈,一边烤火一边聊天,气氛温馨而热闹。
“石锁哥,要不你先唱一个?”一个穿着花布棉袄的年轻媳妇笑着说。她是石锁的媳妇,名叫春桃,性格爽朗,也爱唱山歌。
“对!石锁哥,你唱一个!”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石锁也不推辞,清了清嗓子,酝酿了一下,便开口唱了起来。他的嗓音高亢嘹亮,带着山野的质朴和自由,旋律简单却悠扬,回荡在宁静的夜晚里:
“正月里来是新春,
山坡上的梅花红似火。
妹在房中绣荷包,
哥在坡上唱山歌。
歌声飘进妹心窝,
妹的心里甜如蜜……”
这是一首当地流传甚广的山歌小调,歌词直白质朴,描绘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石锁唱得情真意切,眼神时不时飘向身边的春桃,春桃的脸颊瞬间红了,低下头,嘴角却带着甜蜜的笑容。
石锁唱罢,院子里响起了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唱得好!石锁哥嗓子真亮!”“再来一个!”
春桃也不甘示弱,清了清嗓子,接着对唱起来:
“正月里来唱山歌,
哥的歌声落满坡。
妹的荷包绣好了,
针针一线都是情。
盼哥早日来娶我,
夫妻恩爱过一生……”
春桃的嗓音婉转柔和,与石锁的高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歌词回应着石锁的情意,听得众人阵阵叫好。
马骥坐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他虽然听不懂全部的方言歌词,但那旋律中蕴含的情感却能真切地感受到。有的歌声缠绵悱恻,似乎在诉说着相思之苦;有的歌声诙谐幽默,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有的歌声豪迈奔放,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有的歌声温柔细腻,寄托着对未来的期盼。
接下来,其他年轻人也纷纷登场,你一首我一首地对起了山歌。他们的歌词大多是即兴编唱,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田间劳作的场景、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甚至是开玩笑打趣的内容。一人唱罢,另一人便接着对,比的是嗓门,更是急智。
一个名叫大牛的后生,唱了一首关于种田的山歌:
“二月里来把田耕,
黄牛拉犁把土翻。
洒下种子盼丰收,
汗水浇灌粮满仓。
年底杀猪又宰羊,
全家欢喜过新年……”
歌声刚落,一个名叫杏花的姑娘便接了上来:
“二月里来农事忙,
姑娘送饭到田旁。
看着情哥把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