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困局与暖流(1 / 2)

北平的冬日,寒意刺骨,远比南京要凛冽得多。

顺承王府内,虽依旧仆从如云,却弥漫着一股难以驱散的压抑气息。

九一八之后,东北沦陷,失去了根基的奉系(东北军),如同无根之萍,庞大的军政开支,几乎全赖南京方面拨付的、时有时无且常常被克扣的军饷,以及张学良个人威望维系着的、日渐吃力的筹措。

“少帅,这个月的饷银,只发了一半,弟兄们中间……已有怨言。”军需官垂手立在书房外间,声音艰涩,不敢抬头看坐在巨大书案后的张学良。

书案上,堆积如山的不仅是军情电报,还有更多是催款的文件、地方士绅请求“体恤”的呈文。

张学良靠在椅背上,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昔日俊朗的面容染上了难以掩饰的疲惫,眼底带着血丝。

父亲的庞大基业,到他手中,竟落得如此仰人鼻息的境地,这比任何战场上的失利更让他感到挫败和屈辱。

“知道了,你先下去。告诉各部主官,稳住军心,饷银的事,我来想办法。”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沙哑。

军需官喏喏退下。书房内只剩下张学良一人,他望着窗外庭院中枯寂的枝桠,心中一片冰凉。

屋漏偏逢连夜雨。

近来,一些别有用心的谣言开始在北平乃至更广的范围悄然散播,或明或暗地指向他张学良“拥兵自重”、“心怀异志”,甚至将他与日本人某些秘密接触的捕风捉影之事渲染得有鼻子有眼。他知道,这是某些派系见他势颓,趁机落井下石,企图进一步削弱他和东北军的影响力。

“树欲静而风不止……”他喃喃自语,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弧度。

就在这内外交困、心神俱疲之际,侍卫长轻声禀报:“夫人,宋夫人来了。”

张学良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

他迅速整理了一下仪容,深吸一口气,试图驱散脸上的倦容。

宋美龄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墨绿色呢子大衣,颈间系着一条素色丝巾,并未带太多随从,只由一位贴身女官陪同,悄然从侧门进入王府。

她褪去大衣,里面是一袭深紫色锦缎旗袍,雍容依旧,但眉宇间少了几分在南京公开场合的疏离与威仪,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关切。

“汉卿,”她屏退左右,书房内只剩下他们二人,她才用那特有的、带着吴侬软语底音的国语轻声唤道,“几日不见,你清减了许多。”

她目光在他脸上细细扫过,带着毫不掩饰的心疼。

“劳烦夫人挂心。”张学良请她坐下,亲自为她斟了一杯热茶,“金陵一别,事务繁杂,未能及时向夫人问安。”他知道她此来绝非仅仅叙旧。

宋美龄接过茶杯,指尖与他微微触碰,两人都心照不宣地迅速分开。她低头轻啜一口,放下茶杯,神色转为凝重:

“汉卿,北平这边的风声,我都听说了。那些无稽之谈,你不必放在心上。委员长那边,我自会替你分说。”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带着真诚:

“我知道你难。三十万将士的吃喝用度,不是小数目。南京那边……各方掣肘,拨款迟缓,也非委员长一人之意。”

“我这次来,除了看看你,也是想告诉你,我正在设法通过一些民间和银行的渠道,为你筹措一部分应急的款项,希望能稍解燃眉之急。”

这番话,出自宋美龄之口,其分量和意义远非寻常安慰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