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飞路,午后惊鸿
一个春日融融的下午,婉容在苏婉清和两名精干弟兄的暗中护卫下,前往法租界一家以安静着称的西书店,为她正在学习的新知识寻找一些书籍。
她穿着素雅的格纹旗袍,外罩一件薄呢大衣,头发简单挽起,虽极力低调,但那经年累月蕴养出的气度,依然让她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出众。
就在她专注于书架时,一个清越如磬的声音在旁边响起:“这本《欧洲建筑史》的插图版确实精美,不过译本有些老旧了,若是读原文更好些。”
婉容抬头,看见一位身着浅蓝色旗袍的女子,年纪与她相仿,容颜清丽,眉目如画,尤其一双眼睛,灵动慧黠,仿佛蕴藏着星辰大海。
她身姿挺拔,气质娴雅中带着一股书卷气的洒脱,与婉容那种深宫蕴养出的、带着些许疏离的贵气截然不同,却同样令人过目难忘。
“多谢提醒。”婉容微微颔首,心中讶异于此人的风姿与见识。
那女子也注意到了婉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艳与探究。她落落大方地伸出手:“我叫林徽因,在北平教书,偶尔也做些建筑设计。看夫人气质不凡,想必也是同道中人?”
婉容?林徽因心中微动,这个名字近来在某个极小的圈子里有所耳闻,与一些惊心动魄的传闻联系在一起。但她不动声色,只是真诚地微笑着。
婉容迟疑了一下,还是轻轻与她一握:
“我姓郭,郭婉容。只是……一个喜欢看书的普通人。”她用了化名,但“婉容”二字出口,已然是一种试探性的坦诚。
两人就在书架旁低声交谈起来。从欧洲建筑风格的流变,谈到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从莎士比亚的戏剧,聊到当下文坛的动向。
林徽因思维敏捷,言语间常有机锋与妙喻,带着受过完整西式教育的开阔视野和理性光芒;
而婉容则底蕴深厚,对传统文化艺术有着精微的直觉和感受,言语间常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静与通透。
“林小姐觉得,在这乱世之中,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女子,能做些什么?”婉容忽然问道,目光恳切。
林徽因沉吟片刻,眼神坚定而明亮:
“郭女士,我以为,救国未必都要上前线。守护文明,传播思想,启迪民智,同样是战场。”
“我用我的画笔和尺规,记录即将湮没的古建筑,是想告诉世人,我们这个民族曾有多么辉煌的过去,也理应拥有光明的未来。而您……”
她意味深长地看着婉容,“您本身就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您的选择,您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却有力的声音。”
婉容心中一震,林徽因的话像一道光,照亮了她心中朦胧的方向。
两个乱世中同样美丽而卓越的女子,在这偶然的相遇中,完成了一次灵魂的碰撞与相互启迪。
她们的气质,一个如皎皎明月,清辉洒落;一个如深谷幽兰,暗香浮动,在这浮华的上海滩一隅,交相辉映。
……
与此同时,在虹口区施高塔路(今山阴路)大陆新村一幢普通民居内,张宗兴在一位左翼文化人的引荐下,秘密拜访了在此养病的鲁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