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风云际会(1 / 2)

血战同孚里后的第三天,

张宗兴、婉容等人已经转移到了一处更为隐蔽的地点——位于公共租界边缘,由杜月笙名下的一家小纺织厂仓库改造的安全屋。

这里机器轰鸣声终日不绝,既能掩盖动静,工人往来复杂也便于隐藏。

婉容惊魂初定,但眼神中已少了许多慌乱,多了几分坚韧。

她主动承担起照料众人饮食和简单伤患的工作,动作虽不熟练,却极其认真。

那晚张宗兴在枪林弹雨中坚实可靠的怀抱,以及他手刃敌人时凌厉无匹的身影,已深深烙印在她心中。一种超越感激与依赖的情感,在生死与共的境遇里悄然滋长。

张宗兴则更加忙碌。

他一边重新布置防卫,与杜月笙、洪帮的司徒美堂频繁联络,调整应对“梅机关”下一步报复的策略;一边加紧训练新吸收的队员,将从上次战斗中缴获的日军武器尽快形成战斗力。

“兴爷,‘梅机关’这次吃了大亏,死了七个好手,伤了十几个,影佐那条老狗绝不会罢休。”赵铁锤瘸着腿(上次战斗中旧伤复发)分析道,

“他们在租界内的活动可能会更猖獗,我们得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张宗兴目光沉静:“兵来将挡。告诉弟兄们,眼睛放亮些。”

“另外,通过杜爷的渠道,把这次日本人公然在租界行凶、试图暗杀的事情插出去,给那些还想着‘调停’的洋人提个醒。”

他看向正在一旁默默为他包扎手臂上一处轻微划伤的婉容,语气不自觉放缓:“你也小心,尽量不要露面。”婉容轻轻点头,指尖传来的温度让张宗兴心中微动。

……

就在上海滩暗流汹涌之际,华北的局势急转直下。

日军在侵占热河后,悍然进攻长城各口。中国守军(主要是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部分部队)依托古老关隘,进行了悲壮的抵抗。

北平,顺承王府。

张学良面对着雪片般飞来的战报和求援电,双目赤红。

二十九军在喜峰口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但血肉之躯终究难敌飞机重炮。他多次致电南京,请求增援,请求空中支援,得到的回复却永远是“固守待援”、“避免扩大事态”之类的敷衍。

“少帅!古北口快守不住了!弟兄们伤亡惨重!”副官的声音带着哭腔。

张学良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杯乱跳:“老蒋的援兵呢?!他的飞机呢?!难道要看着我三十万东北子弟和华北的兄弟们全部拼光吗?!”

楚天佑面色凝重地递上一份密电:“少帅,南京密令,要求我部……逐步后撤,与日军接触谈判。”

“谈判?又是谈判!”张学良怒极反笑,“他们占了东三省,占了热河,现在又要占华北!我们拿什么谈?拿屈辱去谈吗?!”

但他看着地图上标示的、已方部队岌岌可危的防线,一股巨大的无力感攫住了他。没有中央支持,没有充足补给,这仗,太难打了。

最终,在南京政府的授意下,何应钦代表国民政府与日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并将冀东大片国土划为“非武装区”,中国军队不得驻防,华北门户由此洞开。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悲愤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