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烽火连天(2 / 2)

日本增援三个师团的消息传来,同时军统发现共产党与青帮接触的迹象。

“戴笠的人正在查你。”杜月笙警告张宗兴,“通共是死罪。”

张宗兴咳嗽着:“只要能抗日,与魔鬼合作又何妨?”

全国百姓的抗战

? 北平:学生们组织“抗日救亡宣传队”,沿津浦路南下。在济南站,军阀韩复榘竟派兵阻拦,学生们静坐铁轨,最终感动守军放行。

? 广州:工人发起“抗日一日捐”,码头苦力捐出血汗钱,买下一架战斗机命名“劳工号”。

? 四川:农民用背篓翻越秦岭运送粮食,很多人冻死途中,临终嘱咐:“送给打鬼子的弟兄...”

? 陕北:红军组织“抗日剧团”,用信天游宣传救国,老乡们含泪送上最后一袋小米。

最震撼的是海外华侨

旧金山华侨捐出二十年积蓄,买下整船军火;南洋橡胶园华工集体绝食,省下饭钱汇回国内;甚至连澳门赌场都设立“抗日赌局”,所有收益购买药品。

上海前线

赵镇藩收到全国寄来的慰问品:四川的辣酱、云南的白药、甚至西藏的哈达。一个包裹里竟是小学生的作文本:“写给最可爱的兵叔叔”。

这个东北汉子抱着作文本嚎啕大哭。当晚,他带着残部发起决死反击,奇迹般夺回丢失的阵地。

日本国内的反战声音

同时,日本本土也出现反战浪潮。大阪纺织工人罢工,拒绝生产军需;东京大学生上街抗议“无意义战争”;甚至有些士兵母亲写信给天皇:“还我儿子”。

这些消息通过特殊渠道传到上海,成为心理战的武器。

百乐门地窖

张宗兴会见了神秘客人——周恩来。

“张先生,久仰。”周微笑着递过书籍,“一点礼物。”

是《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术》。张宗兴翻阅后惊叹:“写书的是大才!”

“是我们毛委员。”周诚恳道,“蒋介石不可靠,希望先生早做打算。”

临走前,

周留下句话:“上海若不可守,可来陕北。那里有全中国最干净的天地。”

张宗兴沉思良久。

他想起历史走向,知道合作抗日终将实现,但道路充满荆棘。

最后的危机

土肥原贤二启动最毒计划:雇佣白俄匪帮袭击欧美侨民,嫁祸中国抵抗组织!

一时间,租界风声鹤唳。英美领事态度逆转,甚至要求中国军队后撤!

“必须揭穿这个阴谋!”张宗兴挣扎下床,“彪子,准备手术。”

“兴爷!您的伤...”

“取子弹。”他平静地说,“我得去趟北平。”

全国抗战的火焰已经点燃,但最黑暗的时刻即将来临。

在这历史关口,每个人都将做出自己的选择。

而黄浦江的波涛,正见证着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