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博士正站在一个控制台前,他穿着标志性的格子衬衫,头发似乎比上次见面更乱了些,但眼神却亮得惊人,充满了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身边站着一位身材高挑、气质干练的亚裔女性,戴维介绍道:“这位是林薇博士,‘cyberstelr Ash’用户终端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也是接下来两天负责培训二位的主要导师。”
“陈女士,周女士,欢迎。” 林薇博士的声音清晰悦耳,带着技术精英特有的冷静和自信,“时间紧迫,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吧。”
接下来的两天,陈星灼和周凛月完全沉浸在了“cyberstelr Ash”的复杂世界中。培训强度极高,信息量巨大。
第一天:基础架构与接入
系统架构详解:林薇博士首先用全息投影和动态模型,清晰展示了“cyberstelr Ash”的底层架构。数千颗微型卫星如何通过激光链路相互连接,形成一张覆盖全球的动态网络;地面信关站(Gateway)的作用;用户终端(Ut - User teral)的工作原理。
专属终端设备:她们拿到了属于她们的、经过特殊加密和权限设定的用户终端——并非想象中的巨大天线锅,而是两个看起来像高级平板电脑的设备,但材质特殊,边缘镶嵌着暗蓝色的指示灯。林薇博士强调,这是高度定制化的核心控制单元,未来将直接部署在堡垒内部。
生物密钥绑定:设备激活的第一步,就是进行最高级别的生物密钥绑定。不仅需要录入指纹、虹膜,还需要进行短暂的脑波特征扫描和dNA采样(通过设备内置的微针无痛采集一滴血)。这个过程确保了设备与使用者身份的绝对唯一绑定,即使设备丢失或被物理获取,没有她们本人,也如同废铁。陈星灼和周凛月分别完成了绑定,设备屏幕亮起,显示出“cyberstelr Ash”的星尘LoGo。
基础连接与控制:学习如何通过终端设备搜索、锁定并连接上空的卫星节点(当前是模拟信号)。界面设计极其人性化,以动态星图为基础,操作流畅直观。她们学会了查看信号强度、带宽、延迟等基础参数,以及进行简单的网络连接测试。
第二天:高级功能与应急操作
动态路由与抗干扰:“cyberstelr Ash”的核心优势之一是其强大的动态路由和抗干扰能力。林薇博士深入讲解了卫星网络如何在部分节点失效或被干扰时,自动重新计算最优路径,保证通讯不中断。她们在模拟环境中体验了人为制造“卫星故障”或“强干扰源”后,系统如何迅速自我修复,信号如何在星尘网络中“跳跃”重生。
加密通讯与安全协议:这是重中之重。林薇博士详细讲解了系统内置的、由史密斯博士团队开发的量子密钥分发(qKd)雏形结合超强非对称加密的混合加密体系。她们学习了如何生成、交换和管理几乎无法被破解的通讯密钥;如何建立点对点的绝对安全通讯频道;以及如何设置通讯陷阱和反追踪协议。陈星灼听得尤其专注,提出了几个相当专业的安全漏洞假设,林薇博士都给予了详尽解答并展示了系统的防御机制,让陈星灼最终露出了认可的神色。
堡垒级部署与控制:重点学习了如何将终端与堡垒内部预设的接收\/发射阵列连接(通过有线或特定频段无线),如何设置堡垒内部网络的网关,如何分配带宽优先级(例如,确保生命维持系统、安防监控的通讯绝对优先)。周凛月对这套系统的智能化和用户友好度赞不绝口。
*应急操作手册:林薇博士最后强调了应急操作流程。包括在极端情况下(如终端设备部分损坏、地面信关站全部失效),如何利用卫星网络本身的冗余和节点间直接通讯能力维持最低限度的联络;以及如何通过预设的“安全词”或生物特征紧急锁定或自毁终端核心数据。
培训强度极大,信息密度极高。饶是陈星灼和周凛月也算是天赋异禀、学习能力超群,两天下来也感到精神有些疲惫。但收获是巨大的。她们不仅理解了“cyberstelr Ash”的强大与精妙,更重要的是,她们完全掌握了控制它的钥匙。这套名为“机械星尘”的系统,将成为她们未来在堡垒深处、甚至在“方舟”之上,感知世界、沟通彼此、获取信息的生命线。
当第二天培训结束,林薇博士在模拟系统中打出大大的“gratutions & Good Luck!”时,陈星灼和周凛月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如释重负和坚定的信心。
“感谢林博士,感谢史密斯博士团队。” 陈星灼郑重地向林薇博士和一直旁听、偶尔补充技术细节的史密斯博士致谢。
“不客气,这是我们的职责。” 林薇博士微笑道,“期待后天,我们共同见证‘机械星尘’升空,点亮人类的通讯未来。” 她的目光扫过陈星灼和周凛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但最终化为职业化的祝福。
离开“织网者”控制中心,回到“宁静套房”。窗外,夕阳将沙漠染成一片壮丽的金红,远处的发射架在暮色中如同指向苍穹的巨剑,静静等待着它的使命。
“感觉怎么样?” 陈星灼递给周凛月一杯水。
周凛月喝了一大口,靠在沙发上,揉了揉眉心:“信息量爆炸……但是,真厉害。史密斯博士和林博士都是天才。有了‘cyberstelr Ash’,感觉……心里更踏实了。” 她看向陈星灼,“尤其是你测试那些安全协议的时候,连林博士都说你思路刁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