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抓人眼球的,是盘中央整齐码放的水晶肴肉,那半透明的、如同琥珀冻胶般的皮层包裹着粉嫩的瘦肉,层次分明,灯光下折射出温润的光泽,旁边点缀着细细的姜丝,一碟镇江香醋散发着含蓄的酸香。
与之相邻的是潮式卤水鹅掌翼,深琥珀色的卤水包裹着肥厚的鹅掌和展开的鹅翼,皮肉收缩紧致,泛着油亮的光,浓郁的卤香中透出复杂的药材和香料底蕴。
白灼章鱼则带来清爽的海风,洁白的章鱼片卷曲成花朵状,肉质紧实弹牙,仅仅搭配着豉油和碧绿的芥末,却将海洋的鲜甜衬托得淋漓尽致。老醋蜇头呈现出半透明的淡黄色,切得细如发丝,盘成精巧的一团,淋着深褐色的老醋汁,撒上星星点点的白芝麻和翠绿的香菜末,酸香开胃。
最后是一道极简的麻酱油麦菜,翠绿欲滴的油麦菜心整齐码放,淋上浓稠喷香的芝麻酱,纯粹的绿色与浓郁的酱色形成鲜明对比。
凉菜之后,热菜如同汹涌的浪潮,层层叠叠,几乎占据了台面三分之二的江山。那份量,那份色彩,那份升腾的热气与交织的香气,形成一股强大的视觉与嗅觉冲击力,令人呼吸都为之一窒。
黄山炖鸽盛在一个古朴的陶罐里,盖子掀开,清澈见底的汤水中,一只体型饱满的乳鸽沉浮其中,汤面上只漂浮着几颗鲜红的枸杞和碧绿的葱段,看似简单,却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醇厚而清雅的禽肉鲜香。
问政山笋色泽嫩黄,切成滚刀块,配着几片薄薄的咸肉,汤汁清亮,笋的鲜甜与咸肉的脂香交织。
毛豆腐金黄酥脆的外壳在灯光下闪着油光,上面点缀着鲜红的辣椒末和翠绿的葱花,浓烈的发酵香气带着奇异的诱惑力。
红烧大黄鱼色泽深红油亮,卧在长盘中,鱼身完整,酱汁浓稠地包裹其上,几片雪白的冬笋和几朵小巧的黑木耳点缀其间,咸鲜浓郁的酱香扑面而来。
龙井虾仁如同一盘粉白的珍珠,颗颗圆润饱满,裹着清亮透明的薄芡,散发着幽幽的茶香,几片碧绿舒展的龙井茶叶是点睛之笔。
东坡肉在深盘中呈现出完美的琥珀色,四四方方,肥瘦相间,肉皮油亮,浓稠的酱汁紧紧包裹,仿佛轻轻一碰就会颤抖着融化,甜香与酒香浓郁得化不开。
白灼基围虾堆成小山状,虾壳鲜红透亮,弯曲着身体,仅仅依靠自身的鲜甜和旁边一碟姜醋汁便足够动人。
清蒸海鲈鱼鱼身洁白,淋着清亮的蒸鱼豉油,上面铺着细密的葱姜丝,鲜甜之气最为纯粹直接。
蚝皇鲜鲍片深褐色的鲍片厚实软糯,浸在金黄油亮的蚝皇汁中,散发着浓郁的海味与酱香。
佛跳墙(简化版)则被盛在一个稍小的、但依旧气派的紫砂盅里,盖子紧闭,神秘而庄重,但那丝丝缕缕、复杂到极致的混合香气——海味的鲜、山珍的醇、肉类的厚、汤汁的浓——却已霸道地弥漫开来,宣告着自己的不凡。
闽南姜母鸭带着浓重的姜香和麻油香,鸭肉呈现深沉的酱色,油润诱人。爆炒双脆色彩明快,黄喉与鸭胗切着细密的花刀,与翠绿的芹菜段、鲜红的辣椒片在盘中碰撞,镬气十足。干煸四季豆表皮微皱,带着焦香的斑点,与深褐色的肉末、暗红色的干辣椒段混合,麻辣干香的气息刺激着鼻腔。
上汤时蔬是奶白色的浓汤中沉浮着碧绿的鸡毛菜,汤面上点缀着金黄的炸蒜末和几粒鲜红的枸杞,清爽宜人。
水煮牛肉表面覆盖着厚厚一层鲜红的辣椒碎和金黄的花椒粒,滚烫的热油刚刚浇过,还在滋滋作响,红亮的汤汁中隐约可见雪白的鱼片(因食材临时调整)和嫩绿的豆芽,麻辣辛香的气息如同火焰般灼热。
回锅肉肥瘦相间的肉片被煸炒得微微卷曲,边缘带着焦脆的痕迹,与深绿色的蒜苗、暗红色的豆瓣酱同炒,酱香浓郁,油润诱人。
两盆汤羹如同压阵的重器。徽州一品锅内容极其丰富,深色的汤底浓稠油润,蛋饺金黄、肉圆油亮、笋干深褐、豆腐果吸饱汤汁、蹄髈块肥糯诱人,各种食材层层叠叠,散发着混合了腌鲜风味的、无比醇厚的浓香。
粤式老火例汤则是清澈的淡黄色,汤中可见大块的猪骨、几颗蜜枣和些许干制的海底椰,香气清润甘甜,带着淡淡的药材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