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邹城学宫(2 / 2)

“水军?”石砚眼睛一亮,“安国君是想组建水军,守护泗水航道?”

“不仅如此。”曹复道,“水军既要守护航道,防止楚军偷袭,还要负责运输,将我们的货物运往各国。商队则可以通过泗水,将我们的玄铁工具、纺织品、粮食运往各国,换取我们需要的铜、铁、盐等物资。”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们的工业优势明显,玄铁工具比青铜工具锋利耐用,纺织品的质量也远超各国,只要能打开市场,就能赚取大量财富,反过来支持军事和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公输墨立刻道:“要发展水军,就需要改良船只。现有的船只太小,载重量有限,而且防护不足,容易被敌军攻击。属下可以设计更大的船只,装上防护装甲,还可以在船上安装连弩和投石机,作为水上作战平台。”

“好!”曹复赞道,“公输先生,船只的改良就交给你了。要兼顾载重和速度,既要能运输货物,也要能作战。”

“属下遵命!”公输墨兴奋地应道,立刻从怀里掏出竹简和笔墨,开始画草图,笔尖在竹简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曹云补充道:“商队的组建,也需要谨慎。要挑选忠诚、精明的人担任领队,还要配备护卫,防止沿途的盗贼和敌军的劫掠。同时,要了解各国的市场需求,针对性地运输货物,才能赚取最大的利润。”

“没错。”曹复道,“商队的领队,我建议由曹远兼任。曹远熟悉各地的情况,而且为人稳重,由他负责,我放心。”

曹远立刻起身领命:“属下一定办好此事!尽快摸清各国的市场需求,组建商队,打通贸易通道。”

众人继续讨论,细节越来越具体。比如水军的驻地选在胡陵,那里靠近泗水,有天然的港湾;商队的第一条路线,从邹城出发,经泗水到胡陵,再从胡陵运往齐国的临淄;学宫的选址,定在邹城城外的一片空地,那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合建设校舍。

曹复偶尔插话,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多是借鉴现代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理念,比如商队的记账方式、水军的训练方法、学宫的课程设置,都让众人耳目一新,纷纷称赞。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侍女点亮烛火,烛光照亮了议事厅,也照亮了众人脸上的疲惫和兴奋。

曹复看着舆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从一无所有,到安城一座孤城,再到如今的十二座城池,从孤军奋战,到如今的人才济济,他在这个战国乱世,终于有了自己的根基。

“今日就到这里吧。”曹复站起身,“各项事宜,都已明确,诸位各司其职,尽快落实。遇到困难,随时商议,我们同舟共济,一定能把这片领地治理好。”

“诺!”众人齐声应道,纷纷起身告辞。

陈亮、石砚、曹云等人陆续离开,公输墨却还留在原地,手里拿着草图,眉头紧锁,似乎在琢磨什么。

“公输先生,还有事?”曹复问道。

公输墨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困惑:“安国君,属下在想,船只的装甲用玄铁固然坚固,但重量太大,会影响船只的速度。不知有没有更轻便、更坚固的材料?”

曹复沉吟片刻,想起现代的合金技术。虽然战国时期没有合金,但可以尝试将玄铁和青铜混合,或许能打造出更轻便坚固的材料。

“公输先生,你可以尝试将玄铁和青铜按一定比例混合,冶炼成新的金属。”曹复道,“玄铁坚硬,青铜柔韧,两者结合,或许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公输墨眼睛一亮,立刻拿起笔墨,在竹简上记下:“属下明日就试试!多谢安国君指点!”

说完,他匆匆告辞,脚步轻快,显然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试验新的冶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