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谷口伏杀(1 / 2)

夜色像泼开的墨汁,将粮道必经的鹰嘴谷染得伸手不见五指。

谷两侧的山壁上,鲁军士兵屏住呼吸,身体贴在冰冷的岩石上,指尖攥着改良连弩的扳机,指节泛白。

石砚半蹲在一块巨石后,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干燥的泥土里,洇出一小片深色。

他抬手擦了擦汗,目光死死盯着谷口的阴影,耳边只有风穿过山谷的呜咽声,还有远处粮车轱辘的轻微响动——那是引诱楚军的诱饵。

“将军,楚军来了!”身边的斥候压低声音,语气带着紧张。

石砚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谷口出现了一队黑影,人数约莫两千,步伐急促,铠甲摩擦的声响在寂静的夜色中格外清晰。

为首的楚军将领手持青铜剑,不时左右张望,显然有些警惕,却还是顺着粮道的方向,一步步走进了伏击圈。

石砚的心跳骤然加快,掌心沁出冷汗。他按捺住冲动,直到楚军全部进入山谷,尾部的士兵也越过了谷口的标记,才猛地举起手臂,向下一挥。

“放!”

一声令下,谷两侧的投石机瞬间启动,粗壮的木臂带着风声甩出,巨大的石弹砸向楚军阵营。“轰隆”声响震耳欲聋,石弹落地后碎裂开来,碎石四溅,楚军士兵惨叫着被砸倒,阵型瞬间大乱。

紧接着,改良连弩齐发,玄铁箭头带着破空声,像一道道黑色的闪电,穿透楚军的青铜铠甲,直入皮肉。楚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成片倒下,鲜血顺着石板路流淌,在夜色中泛着暗红的光。

“有埋伏!快反击!”楚军将领怒吼着,试图整顿阵型,却被一支飞来的玄铁弩箭射中肩膀,青铜剑“哐当”落地。

石砚站起身,拔出腰间的玄铁剑,高声下令:“弟兄们,冲下去!莫让一个楚军跑了!”

鲁军士兵们从山壁后跃出,手持复合玄铁矛,向着混乱的楚军冲去。

玄铁兵器撞上青铜铠甲,“咔嚓”声不绝于耳,楚军的防御在鲁军的攻势下不堪一击,惨叫声、兵器碰撞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填满了整个山谷。

曹复收到红色信号弹时,正率军在十里外待命。红色的烟雾在夜空中炸开,格外醒目。他立刻翻身上马,鲁公剑在腰间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全军加速,增援鹰嘴谷!”

马蹄声急促地敲打着地面,卷起阵阵尘土。曹复骑在最前面,耳边风声呼啸,心里却异常平静。

他想起现代军事教材里的伏击战术,石砚布置的“诱敌深入、首尾夹击”,正是借鉴了其中的精髓,而改良连弩和投石机的配合,更是这场伏击的关键。

“安国君,玄铁连弩果然厉害!”身边的叔方高声喊道,语气带着兴奋,“楚军的青铜甲根本挡不住,咱们的伤亡肯定极小!”

曹复点头,指尖摩挲着马鞍上的玄铁饰件。这改良连弩不仅射程远,穿透力强,还能连发三箭,正是他根据现代弩箭原理改良的,没想到在这场伏击战中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

赶到鹰嘴谷时,战斗已经接近尾声。谷内火光冲天,鲁军士兵正在清理战场,地上躺满了楚军的尸体,还有不少被俘的楚军士兵,双手被绳索捆绑,垂头丧气地蹲在地上。

石砚快步迎上来,脸上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安国君,楚军两千人马,除了少数突围,其余要么被歼,要么被俘,咱们只伤亡了不到百人!”

曹复翻身下马,走到一具楚军尸体旁,捡起对方掉落的青铜剑。剑身已经弯曲,刃口卷了边,和鲁军的玄铁剑形成鲜明对比。他随手将青铜剑扔在地上,发出“哐当”一声脆响。

“有没有发现特别的东西?”曹复问道,目光扫过战场。

石砚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递了过去:“安国君,这是从楚军将领身上搜出来的,上面的纹路很奇怪,不像楚国常见的样式。”

曹复接过玉佩,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玉佩是白玉质地,上面刻着一道扭曲的蛇形纹路,纹路边缘打磨得并不光滑,像是仓促雕刻而成。他指尖摩挲着纹路,心里泛起一丝疑惑——这纹路,和之前在滕国粮库发现的、景阳部下遗留的木牌上的标记,有几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