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破解人口难题(1 / 2)

曲阜的晨雾还没散,曹复的马车就驶离了都城,季良坐在身旁,神色落寞,指尖反复摩挲着剑柄上的纹路。石砚骑马跟在车后,目光始终落在季良身上,腰间的短刀鞘蹭着马鞍,发出轻微声响。

“放心,在安城待几日,你会明白的。”曹复掀开车帘,让晨光透进来,落在季良紧绷的脸上。

季良没应声,只是转头看向窗外,沿途的麦田渐渐多了起来,偶尔能看到劳作的百姓,远远地朝马车挥手——那是冲着曹复的安国君旗号。

马车驶入安城时,城门守卫挺直了腰杆行礼,声音洪亮:“安国君!”

街道两旁的百姓纷纷驻足,笑着打招呼,孩子们追在马车后跑,手里拿着刚编的草蚂蚱。季良看着这一幕,眼神里多了几分诧异——他从未想过,曹复在安城的威望竟如此之高。

“这城墙,是你带人筑的?”季良指着高耸的城墙,砖石排列整齐,石灰混泥土的墙面坚硬光滑,比曲阜的城墙还要牢固。

曹复点头,跳下车,指尖划过城墙的纹路:“赶在宋军来之前加急完工的,还差最后一段女墙没修,其余的都齐了。”

心里嘀咕:战国的夯土城墙弱爆了,还是现代的混合材料靠谱,至少能扛住投石机的冲击。

两人沿着城墙走,不时有工匠和士兵打招呼,曹复一一回应,顺手拍了拍一个年轻工匠的肩膀:“榫卯结构再检查一遍,别出纰漏。”

工匠笑着应道:“放心吧安国君,您教的法子,我们都记着呢!”

走到工坊区时,季良停下了脚步——半数工坊的烟囱没冒烟,门口堆着散落的工具,几个工匠正坐在石阶上叹气。

“之前仗打得凶,工坊停了一半,收入直接砍了大半。”曹复的声音沉了些,踢了踢脚边的铁砧,上面生了层薄锈。

萧山快步赶来,手里拿着账本,纸页被风吹得哗哗响:“安国君,工坊的铁匠、木匠都流散了不少,剩下的也没活干。”

“给你三日,让所有工坊恢复运行。”曹复把账本扔给他,语气不容置疑,“缺材料就去库房调,缺人手就从流民里挑,只要手脚利索的,都能用。”

他顿了顿,补充道:“再派个人去尼山关,看看那边的防御器械有没有损坏,顺便把滞留的工匠名单带回来。”

萧山应声,转身就跑,靴子踩在石板路上,发出急促的声响。

间歇的功夫,孔玉匆匆走来,官服的袖子卷着,额头上满是汗:“安国君,您可算回来了!”

他递上一卷竹简,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数字:“治安是稳住了,但人口太多,上次统计六千多人,这阵子战后又涌进来不少,现在都八千多了,特别这里面还有不少是流民。”

孔玉搓了搓手,声音带着焦虑:“工坊扩建招了些人,可还是有大半流民没事干,到处闲逛,不好管理。”

曹复接过竹简,指尖划过“八千”这个数字,心里盘算着——人口多是麻烦,也是福气。他抬头看向不远处的流民聚集地,不少人正坐在树荫下,眼神迷茫,孩子们光着脚在泥地里跑。

“云叔,远叔,你们也来了。”曹复看到两个头发花白的老者走来,正是负责安城粮草和土地的曹云、曹远。

曹云叹了口气,手里的账本被捏得发皱:“安国君,麻烦大了,现在人口骤增,明年的粮食肯定不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