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苗乡警事 > 第99章 警溜子逛村 一家家逛通

第99章 警溜子逛村 一家家逛通(2 / 2)

“尽量朝好的方面想吧。”我鼓励蒋腾武说,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公安工作战略面拓宽,特殊医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早晚他还会起来的,但是那个地方的岗位极其特殊,切莫疏忽大意,搞出点事故来,那就真的难以翻身了。

“莫说了,都在一碗酸汤里。”又不是什么大的离别,不需要搞得那么伤感,我就举碗给蒋腾武说,劝君更尽一碗汤,天下无人不识君。

“莫宽慰我了。”蒋腾武也不是一个磨叽的人,他说他自己什么情况清楚得很。今年35岁,副科级,这回到特殊医院一磨,起码两年打底,再想翻身回来,谋个副局长什么的基本已经不可能,只有等传说中的套改政策下来,看看能不能有个正科待遇吧。

虽然菜还算丰盛,但是吃的人无心,我们草草收场。送走了蒋腾武,没有执手相看泪眼,更没有村民送千人伞,只有一台警车悄无声息地离开。我独自一人回到所长办公室,心想着这个办公室就是我的了啊,还需要在这待上一年呢。

我习惯性地倒在沙发上,在酸汤的帮助下,慢慢消化着头一天在青龙县的残余酒精,不知不觉地睡过去,一觉睡到下午上班时间。

因为万敏来电话征用了小魏,所以我只有叫派出所唯一的一名民警开着那台随时都可能趴窝的面包车,哐呲哐呲地向树林驶去。

江湖并不大,这名民警还是当时我用来交换陈明学的,兜兜转转又处到一起。

老话说得好,脚下有泥,心中有谱;心怀信念,才会发光。我已经想好了,初到一个地方,必须务实开局,我要用五天的时间,一户一户地走访树林村的人,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这个小村子。

走农户、访民情、知民意,真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州级以上那些官老爷并不理解这些道理的精髓,他们下乡都是走马观花,看人造“景点”,根本就不晓得人民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所以才出台了那么多的荒唐政策,害得基层哭笑不得。

我要坚决避免这种不接地气的作风。

所以,接下来几天在树林村的走访,我做得很仔细,谁家住房有困难,谁家收入比较低,谁家是鳏寡老人,谁家需要帮助,村里有多人、总共多少地、地里多少牛、山里多少树、树上多少果,我全部记在小本本上,再嚼烂了记在大脑里,不夸张地说,我已经成为树林村的活字典,比本地的老头子们都还熟悉村里的基本情况。

这五天的时间里,每天我都要去满英家转一转,一来看房间装修的进度,二来也要在那里吃中午饭,毕竟交了钱的,不吃那不就是糟蹋钱吗?

在万敏和小魏的帮助下,满英家的墙已经粉刷好了,房前屋后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门窗上的那些挽联被有效清除,整个房子也有了一定的生机。但是不知道满英是怎么想的,就是没有撤下神龛上的两张相框,让这个屋子还是有点阴沉。

我尊重家主的选择,所以也不会多话,吃饭的时候就逗一逗八九岁的银贵,问他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在我们几个的精心呵护下,这孩子变得活泼了许多,每顿都能吃下三大碗,特别是炒得有多的肉菜的时候,那就简直是狼吞虎咽了。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还真是这个道理啊。虽然我不是银贵的老子,但是心里也暗暗发誓,决定要把这个娃娃抚养成人,培养成一个对国家有用、照顾家庭有力的男子汉。

对树林村的走访,目前是基本完成,我打算最近的一段时间内,早上在办公室处理公务,下午当警溜子,对雪冻镇的其他村寨过一遍,当然对这些村寨我只关注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然后再回过头来对树林村的发展进行规划,想尽一切办法带领村民们致富。

可是,又有一个电话进来,打断了我走访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