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苗乡警事 > 第96章 未动谋先行 认识要清醒

第96章 未动谋先行 认识要清醒(2 / 2)

就这样,我一边听故事,一边大口喝酒。没半个小时,青龙县的几个人就被我俩喝得软趴趴地滑到了桌子底。

又是二场,又还要大口闷,真没有几个人有这样的“酒能力”。

“小崽,再倒点。”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缘故,当天丁鉴二场也要搞足八两。他叮嘱我倒满,然后慢悠悠地说起话来。他说:“明天我们两个一起去雪冻吧,我去搞一下后续工作,顺便去给你撑一下腰杆。”

啊?

丁鉴要送我去雪冻镇,这是何等的待遇?

“我特么是个奇葩,滞留帝都多年就算了。没想到你娃儿也是个奇葩,滞留县城甚至农村。”丁鉴说,难得遇到这么个甚合他心的酒友,可不希望我一直在雪冻镇那鬼地方出不来。所以他就想着,能帮衬就帮衬,早点将我解放回州级,省得一个人寂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不知道丁鉴为什么要这样对我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对于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我从来都相信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所以就起了一定的提防之心。我说,书记您这样厚爱,我担当不起啊,要不您还是继续在青龙考察考察、调研调研得了,在我看来,这个城市的社会治理搞得这样好,没个三五天研究不透的嘛。

“研究个蛋啊研究。”丁鉴不屑地跟我说,青龙和雷公县的西江镇,一年他要去几十回,听到名字都腻了。青龙嘛,无非就是一个孤男寡女想凑一凑的地方,以旅游之名、怀着那打炮的心思,喝得一塌糊涂,吐得满大街狼藉罢了,有啥好研究的?真正想研究,晚上到酒店门口看看,有多少对熟悉的陌生人打得炮火连天,早上到街上捡被遗忘的钱包,就会理解到精髓的。

丁鉴的吐槽,让我想起了网上有关青龙“分手圣地”的吐槽,不过我还没有接话,丁鉴又转移了话题。这一个话题,给我带来了深层次的思考。

“人人都把驻村当成一个苦差事,这不对。”丁鉴约我端起杯子,一口气闷了大半杯,虽然酒已不少,但是他却非常沉稳。他说,现今不少单位、不少同志把上级安排的脱贫攻坚、驻村帮扶这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当成累赘,一些单位派老弱病残的人去驻村,大部分的驻村同志摆烂,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我在帝都的时候,有个领导对我说,脱贫攻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往后只会越来越重要。”丁鉴说,其实很多单位一把手甚至整个班子只顾自己的利益,根本就没有读懂政策、把握不了大势,舍不得放得力的人到农村去、到最前沿去,做不到精锐尽出、尖兵当先,眼光是非常浅的,是没有政治水平的体现。

“这里面,一定会出成绩,也一定会出不少干部。”丁鉴说,从上层风向来看,这一项工作被重视到无与伦比的地步,定然会论功行赏。在一线干出成绩的干部,必然会赏相应的帽子,所以他希望我不要觉得到村里去是组织的贬谪,没有发展前途,那是错误的,也是不可取的。

“要搞就搞一场轰轰烈烈的。”丁鉴跟我说,去村里当第一书记,一定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真真实实搞业绩来,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那才是不辜负组织的期待、不辜负自己的初心。

丁鉴提示我说,这一次组织安排我到雪冻镇,首先的任务是搞好稳定工作,在这一方面他不担心我,毕竟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好,我就是一滩烂泥。但是他觉得我要做的,是更高水平、更高档次的工作,那就是要千方百计把群众的收入水平提高了,让他们的荷包鼓起来。

“怎么才能快速脱贫致富,那只有发展村级产业。”怎么才能快速致富,那就是要把村集体产业搞起来啊。丁鉴说,经过他的观察,树林村是有条件的,就拿这一次事情的起因来讲,不就是那地方适合种柚子吗,所以搞产业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怎么搞、用什么样方式搞,那还得去现场研究了再看。

“来吧小伙,干了这一杯。”酒到最后,丁鉴举起杯子对我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祖国近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哪一块不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

只要有热血,就能开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