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风,就是钱。
按照规划,老于的矿业公司从建设到投产,最少要投入两亿元以上,这对于他来说,还是有点吃力了。他自己投了一个亿,又回乡筹了将近8000万,最后就卡在了2000万上。
按理来说,也不是非得要这两千万,如果放缓建设进度的话,老于能通过加工厂和其他渠道“回血”,可偏偏他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冒进。
一想着矿业公司投产之后,大把钞票就会源源不断地汇聚,可是偏偏进度被卡住,老于就开始吃饭也不香了,酒也不甜了,歌厅里的小妹也不靓了。
整个人愁得瘦了好几斤。
好在人生处处都是路,一次偶然的聚会上,邛山县某领导给老于提醒,资金不足是可以在社会上拆借的嘛。这位领导还很热情,给他推荐了李猛子。
也就是秃鹰。
秃鹰的大名,老于当然晓得,而且两人还多次有过交集,是一起喝过酒,一起打过牌的。对于跟这样的人交往,老于还是心有顾虑,他按照最小的运营成本计算,跟对方借了500万,当时双方约定,这钱老于只用三个月,头两个月每月还息50万,第三个月本利一起还550万。
按照老于的设想,第一月用于建设,50万的利息可以依赖加工厂那边解决,第二个月矿业公司就可以试运行,说不好一个月就能连本带利一起还了。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意外和惊喜哪一个先来真说不准。
就在第二个月,老于刚刚投产没几天,事情就来了。两个因素把他整得焦头烂额,一是环境测评没有过,另外一个就是矿产质量验收不过关。
这可是要命的事,老于有点傻了,在环境测评方面自己和县里是有约定的,由县里负责搞定,现在却居然说没有过?至于矿产质量的问题,之前抽样的时候是有一点小瑕疵,但是没有说不合格啊。
老于跑县里,跑州里,跑省里,到处求爹爹告爷爷的,可只是得到老爷们的一句话:“可以改,要等等”。
程序必须等,老于等不起啊。眼看刚刚东拼西凑兑了第二月的利息,第三个月眨眼间就到了,这回就不是50万能解决的事情了。
要还550万。
没办法,老于只有找到秃鹰,商量续借的事情。但是面对老于的请求,秃鹰却变得很强硬,死活就是不同意。几番僵持下来,之前介绍老于去拆解的那位县领导居中协调,说是老于可以让一部分股份出来,抵扣这550万元。
对此,老于犹豫了,谁都知道,矿业公司是一个会下金蛋的母鸡,现在抵扣出去那不相当于把钱送人?
没办法,老于只有提出加高利息,每月50万变成了75万,再借三个月。
就这样,几个三个月后,老于的矿业公司依然得不到营业,欠秃鹰的钱却变得越来越多了。
“前前后后,还了一千多万不说,本息利滚利已经欠了6000万。”老于哀叹说,目前自己是没有办法了,再这样下去就只有把厂子送给秃鹰了。
“就你们既个营商环境,永远都发展不起来的啦。”老于感慨说,要是邛山不改变的话,就永远落后吧。